在印尼久了,常聽到一些印尼人(包括少數華人)說,你們中國老板來印尼不是倒“煤”就是做“鎳”,把我們的環境都破壞了,資源都弄走了。
這話得兩說著:一方面,國家要強大,經濟要發展,百姓要致富,資源合理利用是一個重要的手段和來源,歷史上中國也經歷過這個過程,沒有犧牲就沒有發展;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外資的介入和參與,你即便有再多的資源,靜靜地躺在地下不能變現,也只能是望梅止渴,畫餅充饑,國家還是一窮二白,老百姓還是一貧如洗。。
不是來印尼涉礦合作的中國老板都賺到了錢,不信看我以前的文章老王印尼開礦祭,老王印尼開礦祭(續),就是根據不少老板的真實經歷改編的;印尼也不是所有的礦都是香餑餑,中國依存度較高的不外乎是煤礦,鎳礦和鋁礬土礦等,今天就說說印尼煤礦那些事兒。
近年印尼煤礦的出口情況
現如今都是大數據可視化了,先給大家一個看板。這個看板是使用國產軟件帆軟BI制作的,數據主要來自印尼第三大檢驗機構ANINDYA,僅供參考。
由于篇幅所限,上面的圖片只是一個示意,想看詳細數據可以用手機或電腦點擊下面的二維碼,這個是老杜存在華為私有云上面的鏈接,點擊可能會有提示,大家忽略即可,絕對不是病毒。進入界面,用手指或鼠標輕點一下想看的區域,數據就會自動顯示,同時每個小圖的右上角可以點擊放大,看著更爽!
這個大數據看板目前只是試用,也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以便日后正式推出!
印尼煤礦的特點
印尼的煤礦基本上是地表礦,但也有少數例外,比如,在西蘇門答臘的巴東地區曾經就有洞采的地下煤礦,當年的荷蘭統治者為此受益不淺,只可惜年代已久早就廢棄了。
歷史上巴東地區的洞采煤礦遺址
絕大多數是類似上圖的露天地表礦,有貧礦也有富礦。
印尼的露天煤大部分煤層埋藏比較淺,在印尼的推斷煤炭儲量中,褐煤約占57%,次煙煤約占27%,煙煤約占5%。
由于印尼的煤炭主要用作動力煤,因此業內一般按照其發熱量,將煤炭的類型分為極高質量、高質量、中等質量和低質量4個等級。印尼煤以中等級別和低等級別為主,分別占62%和24%,發熱量大于6100大卡的煤炭只占14%。
??
印尼的露天煤炭資源在世界煤炭市場上具有最佳的經濟性。由于印尼煤的煤質具有低灰(通常<10%)、低硫(通常<1%)等特征,且通過部分電廠摻燒印尼煤的試驗可知,印尼煤具有帶負荷能力強、粒度均勻、石子煤排量少和較好可磨性等優勢。
由于印尼的地理優勢,中國距沿海和沿江碼頭較近的工業城市,如廣州、湛江和上海、杭州等電廠用煤,不僅由山西等地供應,而且也從印尼和澳大利亞等國進口,所以印尼的煤炭資源在中國東南沿海城市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印尼煤礦的主要分布
根據印尼能礦部ONE MAP INDONESIA整理
根據印尼能礦部ONE MAP INDONESIA整理
印尼煤炭資源探明儲量說法不一,大致的估算約為580億噸,其中54億噸為商業可開采儲量。由于還有很多地區尚未探明儲量,印尼政府估計煤炭資源總儲量將達1000億噸以上。
印尼探明煤炭儲量名列全球第10位,約占全球總儲量的2.2%。同時,印尼的煤炭資源埋藏較淺,通常埋藏深度在幾米至幾十米,剝采比不高,因此開采成本較低。
資料來源:印尼六大經濟走廊規劃
目前印度尼西亞是全球最大的熱能煤出口國(占全球出口量約26%),澳大利亞其次, 占19%。1048億噸推測總煤儲量中,524億噸位于蘇門答臘,這其中約90%來自南蘇門答臘。
蘇門答臘在煤炭生產方面面臨的挑戰包括:1. 大部分煤炭開采活動都位于該島中部,遠離海港、海岸線以及鐵路類的運輸網絡。由于當地的陸地交通設施不夠發達,運輸到海港便極不方便,運輸成本也相應增加;2. 與加里曼丹相比,蘇門答臘的平均煤炭儲量質量較差(低發熱值)。蘇門答臘低發熱煤炭儲量就占到47%,加里曼丹僅5%。3. 輔助煤炭開采的基礎設施仍欠缺。通過鐵路運煤又倍受限制。運煤鐵路也時常中斷。有限的港口容量,更是讓煤炭業發展遭遇了瓶頸。4. 征地困難,人力素質低下,缺乏煤炭使用相關的合理政府政策,使得煤炭業面臨的挑戰連連。
資料來源:印尼六大經濟走廊規劃
目前印尼煤礦產業集中在東加里曼丹省內。70%以上的已探明煤田都位于該省;其次是南加里曼丹省(23.7%)、中加里曼丹省(3.1%)以及西加里曼丹省(1%)。佐爺把擬建的新都定在東加,可能和煤礦因素密切相關。
現有的產煤數據分析表明,如果基礎設施得以改善,單是中加里曼丹省的產煤量就會增長6倍之多。基礎設施的完善能讓煤礦開采具有附加價值,尤其是在內陸采煤地區。
現在,加里曼丹的采礦業還存在一個普遍問題,就是采礦用地和林業或種植用地的重疊,再有就是要克服在發放采礦許可時的官僚作風這一缺點。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申請此類許可時,沒有明確的時間和SOP(標準作業程序)。因此,革除官僚作風,制定清晰、透明的采礦證書發放手續,乃當前燃眉之急。煤礦開采領域的經濟發展大策略就是要鼓勵開采中加里曼丹省內的大型煤田。這些煤田既有充分的基礎設施,又有相應規章制度,同時還能保護環境的可持續性。
根據《礦產及煤礦開采法》(2009年第4號法律)的規定,要通過投資液化煤和煤炭轉化來提高礦產附加值,比如能生產氣體燃料的煤炭氣化。除了能獲得從利潤產生的收益,這一類投資還能產生可觀的乘數效應。比如增加就業機會、增加稅收、還可能降低替代能源的進口。
中國企業在印尼煤炭業的機會與挑戰
倒煤與做鎳,聽起來不咋地,吃起來還挺香,但是吃法不同。
紅土鎳礦由于其自身的特點,不好直接加工為成為精礦,只能通過冶煉的方式將其附加值提高;而煤礦不同,只要主要技術指標到位,開采完直接運走即可變現。
所以,目前中國企業在印尼礦冶合作中,鎳礦是以建廠冶煉成鎳鐵或不銹鋼投資為主,而煤礦則大多數是以國際貿易買賣為主。
不少中國老板大多只做一些國際貿易,有點也想在印尼當煤礦主,但是大多事與愿違,弄的灰頭土臉,鎩羽而歸。
究其原因可能有一下幾點:
1、資本密集型,煤礦貿易都是幾萬噸起步的量,幾千萬的資本,小資金一般玩不了。
2、本土企業壟斷嚴重,大的煤礦山都讓大佬們把控著,包括物流資源等,小礦主基本被邊緣化了。歷史上印尼金屬礦政府曾經反反復復禁礦,但煤礦根基牢靠,政策基本沒變化,不能動了大佬們的蛋糕。
3、容易上當受騙,由于中小礦山較多,湊齊一船礦不容易,品位不好保證,中間還可能有一些金主(財務公司)插手,所以國內買主一不小心就掉坑里去了,歷史上這樣的案例不少。
4、礦區周邊老百姓搞不定,隔三差五地出現狀況,容易造成交貨推遲甚至不能交貨,引起貿易糾紛。
5、其它,請熟悉該產業的讀者留言補充。
所以,目前中國與印尼每年1億多噸的貿易額,體量不小,確實需要大家重視起來,認真對待。不是簡單簽幾個貿易協定就完了,執行起來,這里面水深著呢。
當然,也有一些業內企業正在研究投資印尼煤化工產業鏈,目前還沒有聽說成功的,只能說是一個發展方向,且行且珍惜吧。
今天的“事兒爺”老杜就說到這里,預報下一篇:印尼鎳鐵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