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塔倒塌瞬間,圖自百家號“小蜻蜓旅行家”
4月15日,位于法國巴黎的教堂“巴黎圣母院”發生火災,最終造成屋頂木結構和尖塔燒失,其余部分保存則較為完好。巴黎圣母院在法國文化中的地位十分重大,是故其在全人類的文化藝術史中也占有一定地位。中國人民當然地致以哀悼和惋惜的心情,這說明大部分民眾理解古建筑在當今社會中的價值。但我們也發現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很多中國人對于本國的古建筑既不了解,也很少關心其保護。即使他們為巴黎圣母院哀號,即使他能脫口而出什么是哥特式什么是巴洛克,但他卻不一定知道什么是琉璃瓦和斗拱。
筆者剛好在華北某古代遺址探訪,有感而發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更有意義甚至更有年頭的古建筑。僅福建一省,僅僅石塔一個建筑種類就有數十座,其中不乏千年左右的巨塔。從福州的崇妙保圣堅牢塔(烏塔)到莆田的釋迦文佛塔,再到泉州的鎮國、仁壽東西雙塔。福建的石塔甚至代表了中國古代石結構建筑的最高水平,但我們對它們的了解又有多少?
崇妙保圣堅牢塔,這座福建最早的石塔在風雨中守護福建已經千年
巴黎圣母院尚遺主體,尚可修復,而中國漢地的古建筑大多帶有大量木結構,一旦失火,必將燒得渣都不剩。而國內文保單位古建筑內使用明火的仍層出不窮;另外,不當的業余修復和拆真修假也在侵蝕著中國文物建筑,還有禍害無窮的拆真建假,又有幾人能知道并公之于眾以讓往后的文保工作警醒呢?
比起在網絡上轉發和悼念遠在天邊的巴黎圣母院,這才是我們在生活中更應該關注的。
應縣木塔是我國現存最早最高的木塔,這座傳承唐式營造技術的遼塔——這座塔比日本的任何一座建筑都有資格代表大唐遺風。其結構甚為精良,乃至太過復雜以至于現代的建筑學家都摸不清楚具體構造。至今,掌握現代科技的中國人仍未想出更多對他進行加固的辦法(需要加固的原因是民國一位縣長以美觀為由私自改換木塔結構)。應縣木塔岌岌可危,越來越傾斜。我們給予它足夠的關心和幫助了嗎?
應縣木塔
比起空洞地在網上舉著所謂世界文化的大旗而對自己的文化無感,還不如守好身邊的文脈。一方面是給祖先一個交代,一方面是給后代留下賴以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保護并學習好自己的文化,對于別人的文化才能產生真正的共情,達到平等互鑒的交流預期;對自己的文化有深刻體認的群體,往往也更容易得到其他文化的尊重。
當我們真正為應縣木塔焦慮的時候,我們才會知道巴黎人在痛苦什么。
附:泉州及我省比圣母院高齡的古建筑代表
開元寺鎮國塔 南宋
崇福寺應庚塔 北宋(圖自微博)
開元寺仁壽塔 南宋
泉州府文廟大成殿 南宋(明代曾有大修)
晉江安海瑞光塔 南宋
福州華林寺大殿 五代十國閩國-北宋
崇妙保圣堅牢塔 五代十國閩國
莆田釋迦文佛塔 南宋
莆田元妙觀三清殿 北宋
圖文&視頻:耶律新
攝影:耶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