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若對閩南文化有所了解,一定知道閩南傳統的「做十六歲」,即舞象之慶。也可稱之為閩南的成人禮。這也意味著咱們閩南少年家比法定年齡提早兩年就「轉大人」了!
那么接下來咱們就來聊聊十六舞象這個閩南人的成人禮吧。
說起「舞象」可算是歷史悠久,早在西漢時期所編寫的《禮記·內則》中便有 “成童,舞象,學射御。”的說法。《疏》中亦有記載:“成童,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后來人們開始用“舞象”一詞代表成人禮。
在閩南風俗中,男孩子到了十六歲謂之“成丁”,女孩則為”及笄”。而在孩子未滿十六歲前,通常有拜“七娘媽”為契母以求庇護健康平安成長的習俗,故十六歲成年后要“洗契”——解除契約。也需要準備供品答謝“夫人媽”“床母”等守護神的庇護之恩。
在十六歲生日當天,家里需籌備三牲(雞、豬、魚)、壽面等供品酬神。外婆家則會送來衣物、金飾、涂紅的雞蛋等物祝賀外孫成年。一般當天晚上會宴請親朋好友。壽星則會穿上新衣、戴上親人贈予的象征福氣的金戒指金項鏈等金飾,在親朋的見證祝福下邁向成人之路。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其實我覺得舉辦「十六歲舞象之慶」的最重要意義還是與過去幼稚的自己告別,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個大人了,應該有更多的承擔與責任。也更應該感恩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栽培之恩。更加成熟地走向人生的又一段旅程。
你還記得自己十六歲生日是怎么過的嗎?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十六歲的難忘回憶噢~
往/期/盤/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