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喜樂小語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本文是純干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直喝水一直渴,眼干、口干明顯,甚至肢體疼痛等,這些是很多干燥綜合癥的患者正在經歷的。
來看一個真實的案例吧。
曾經有一個患者,當時是48歲。
眼干、口干明顯,進食時感干澀難忍,并伴有右脅肋隱痛、腰膝酸軟等不適,大便溏。
這樣的癥狀持續了將近5年。無奈之下投中醫治療。刻診,舌紅苔薄膩,脈細數。
診斷后開了一張組方:生地黃12g、北沙參30g、麥冬15g、當歸10g、枸杞15g、天花粉30g、川楝子9g,滑石30g,生甘草12g,厚樸花9g,扁豆衣10g。
共7劑,水煎服,每日一劑。
效果如何?患者自訴口眼干燥好了很多,但大便仍未成形。
原方去扁豆衣,改白扁豆30g,加炒米仁30g,3劑,復診上述癥狀均改善。
這個患者的病證屬于中醫“燥痹”,多因(外燥、內燥)損傷氣血津液而致陰津耗損、氣血虧虛。
不論外燥或內燥,二者均有一共同點,即燥性干澀,易傷津液。
津液不能滋潤濡養各個組織、臟器,自然會覺得哪哪都干燥。
看患就診時的狀態,口干、眼干、腰膝酸軟,右脅肋下隱痛,舌紅,脈細弱。這一看,就是肝腎陰虛、肝郁氣滯的表現。
中醫理論認為腎主水、藏精;肝主藏血,精血同源。
肝腎陰虛,虛火內生,火性炎上,易傷津液,所以就出現口干、眼干等津液不足的表現。
干燥綜合征是慢性難治病,臨床發現多數患者就診的時都是情緒低落,抑郁寡歡。
這就是肝氣郁滯了。長期肝氣不舒容易郁而化火,進而更加傷及人體陰液。
所以,治療時應以滋養肝腎之陰為主,輔以疏肝標本兼顧,療效會更好。
這時候用一貫煎就很合適,既滋陰,又疏肝。
開頭的那個方子,就是在一貫煎的基礎上化裁而來。
一貫煎是治療“肝腎陰虛”證的代表方。燥者宜潤,一貫煎中北沙參、麥冬、枸杞等均為甘涼平潤之品,特別適合干燥綜合征患者服用。
生地黃滋陰養血、補益肝腎。
當歸養血活血,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熱、理氣止痛,復其條達之性。
治療干燥綜合征,只需緊緊抓住肝腎陰虛這一根本,此外不忘燥邪與肝郁。
雖然肝腎同源,常肝腎同補,但以腎為主。
一貫煎原方為北沙參、麥冬、當歸身各9g,生地黃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4.5g。
用藥用量僅供參考,臨床不能墨守成規。
就像開頭那個醫案一樣,大便溏、苔膩,說明有脾虛濕勝的情況,故加入滑石、甘草(六一散),取利小便實大便之意。
根據疾病病機的變化靈活加減應用,方可達到最佳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