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傷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ai)食臭(xiu),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瀉心湯主之。
生姜瀉心湯方
生姜四兩(切) 甘草三兩(炙)人參三兩 干姜一兩 黃芩三兩 半夏半升(洗)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掰)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附子瀉心湯,本云加附子。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同體別名耳。生姜瀉心湯,本云理中人參黃芩湯,去桂枝、術,加黃連并瀉肝法。
生姜瀉心湯這首處方挺重要的,臨床上比較常用。“噫”是個通假字,通“噯”,也就是打嗝的意思。
病家感受了風寒邪氣得了太陽病,使用汗法后太陽病消失了,但是出現了胃中不和的病機,具體表現就是:心下胃脘痞硬,打嗝噯氣,口里還有食物不消化的味道;同時還出現了脅下、腹部有水濕的病機,具體表現是:腹部有腸鳴的聲音,也就是水聲,還有腹瀉。這種情況需要使用生姜瀉心湯來治療。
這一條剛得太陽病的時候,病家沒有胃中不和、脅下有水氣,使用汗法以后才出現了這個情況,但是不能說明使用汗法是錯誤的,因為太陽病本來就該汗而發之。病家體內原本存在胃中不和、脅下有水氣,使用汗法以后正氣亢奮,出現了劇烈的正邪交爭,所以才有了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鳴下利的癥狀。
生姜瀉心湯跟前面149條半夏瀉心湯的藥物組成以及主治病癥基本一致,都會有心下痞硬、腹部腸鳴、大便不成形、心煩、胃口差、嘔吐等,只不過生姜瀉心湯證不消化的情況會更嚴重,也就是打嗝明顯、有不消化的口臭味、腹瀉明顯。對于常見的有濕有熱的胃腸問題,生姜瀉心湯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臨床上很常用。
生姜瀉心湯的常用劑量:生姜3片 清半夏9克 黃芩9克 黃連3克 干姜3克 黨參9克 炙甘草9克 大棗4枚(掰),十碗水泡四十分鐘,煎至六碗,去渣,再煎至三碗,分三次溫服。
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以及后面的甘草瀉心湯,從六經歸屬而言,是陽明太陰合病,體內有濕有熱,同時還有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