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諾媽首發:諾媽家有男寶(aihuagushi)
1
媽媽的壞情緒,都是被“逼”出來的 聽到一個悲傷的消息。 兩年前,那個14歲因為被媽媽扇耳光,賭氣從教學樓5樓跳下身亡的男孩的媽媽,因為不堪承受痛苦,也在今年離世了。 男孩走的時候,掀起熱議;媽媽走的時候,悄無聲息。 在過去的兩年里,我不知道這位媽媽,承受了多少痛苦和絕望?追隨兒子而去,或許是她此生最好的解脫。 時光如果能夠倒轉到2020年的9月17日,估計誰都不會讓這個悲劇發生。 班主任也許不會叫媽媽來學校;
媽媽也許不會扇兒子的耳光;
男孩也許就不會因此受辱而跳樓身亡。
然而,即便叫停了悲劇,但卻無法消解一個媽媽多年來承受的痛苦。 丈夫婚內出軌,把家里的大部分財產轉移到了小三名下,夫妻離婚收場。
原本家境富裕的女主人,突然成為單身母親,帶著兒子生活。
她需要賺錢,需要供孩子上學。
為了生活,她一人兼了多份工作,早上賣早點,中午去超市打工,晚上還要出攤。她太累了,生活的苦早已讓他失去了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兒子或是支撐她活下去的唯一心理慰藉。然而,突然聽聞兒子不好好學習,瞬間擊破她瀕臨崩潰的精神。 來到學校,在見到兒子那一刻,媽媽給兒子的那幾個耳光,幾乎是她把半生的委屈都發泄了出來。可憐的是孩子,他無力承受,只能用了解自己生命的方式決絕告別。
有人說:是媽媽的壞情緒,造成了孩子的悲劇! 很多人都在指責媽媽,可又有多少人去體諒為人母親的心酸? 有幾個媽媽不想對孩子溫柔以待?有多少媽媽在吼完孩子、打完孩子后自責難當?遺憾的是,臨到下一次,媽媽依然沮喪無法自控。 媽媽的脾氣都是被“逼”出來的!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并非是個容易解決的問題,但如果媽媽能夠懂得自我分析,或許在激怒的當下,會變得些許冷靜,避免一些悲劇。
2
孩子不乖,不過是根“導火索”
孩子不聽話,孩子作業磨蹭,孩子做錯事不肯承認,孩子挨批評時頂嘴……于是,媽媽“大發雷霆”。 很多人理所當然把媽媽發脾氣的原因歸結于“因為孩子不聽話,媽媽的耐心被耗盡”。但,這真的是媽媽情緒失控的根源嗎? 不然。 媽媽的壞情緒是被逼出來的,孩子不聽話,或只是那根“導火索”而已。
假設,一個正在給孩子檢查作業的媽媽被成功激怒,我們不妨把時間的鏡頭往前推。 40分鐘前。 她戴上手套、圍裙,她正動作麻利地收拾一家老小吃過飯的一片狼藉。水槽里摞起高高的一疊碗,她費勁地洗刷著,想爭取用最快的速度收拾干凈,陪孩子寫作業。 終于,等她收拾完直起腰卻發現,那袋垃圾依然堆在門邊。她催促丈夫趕緊拿到樓下去扔掉,可窩在沙發的老公正起勁刷視頻,不耐煩地回復:知道了,晚點再說。 媽媽無奈皺眉。 4個小時前。 她終于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正準備掐點下班,奔赴菜場買菜,然后去學校接孩子。可就在這時,領導走過來塞給她兩份資料,讓她修改一下,打印出來。 她心里頓時涌起一萬個“不樂意”,但只能一邊笑臉相迎說“馬上”,一邊忙不迭給孩子的班主任發消息:放學后,讓孩子在門衛等她一會兒。然后快馬加鞭處理工作,接著風馳電掣奔赴生活。 14個小時以前。 她被窗外的一陣響聲驚醒,睡意全無:是哪個討厭的司機跑在高架上,又爆了胎。 身邊的老公一轉背又沉沉睡去,可她一想起早上要準備的早餐,要干的家務,就怎么也睡不著了。 …… 不是媽媽的情緒一點就炸,而是那些所有不被看見壓抑都在媽媽的心里積聚。 在當下,媽媽催促孩子高效完成作業,只不過想爭取多一點時間給自己喘息。只可惜,孩子天性依然,仍在書桌前磨磨蹭蹭。終于,媽媽情緒崩潰,她怒斥孩子,她滿目猙獰。
媽媽被孩子逼瘋的表象背后,其實是媽媽的情緒被生活壓彎了腰;熊孩子的“不聽話”,不過成為壓塌的最后一根稻草。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媽媽總會在孩子面前發泄壞情緒? 無他,只因為孩子是最弱的群體,媽媽只有、只能、只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己最無助的一面。 只是遺憾,孩子如此弱小,卻要成為父母壞情緒的最后接盤者。
3
如果壞情緒襲來,
媽媽一定要問自己3個問題
“每次吼完孩子、打完孩子,我都無比自責后悔,我一次次下過決心好好善待孩子,可真遇上事,我還是忍不住……”這是無數媽媽沮喪而又痛苦的內心獨白。 媽媽們,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先不要忙著自責,比起將自己陷入情緒的漩渦,不如問自己3個問題,將情緒拔出泥潭:讀懂自己,才能更好面對與處理。
1)你是因為遷怒而發脾氣嗎?
樊登老師說:
生活中,90%的父母罵孩子都是“遷怒”,因為自己或在生活,活在工作中的挫敗感,讓自己感覺無能,從而遷怒到孩子身上。
有一種憤怒,叫做“遷怒”。就像前面提到過的這位媽媽,為了保住薪水,她無法對領導說“不”;因為太了解丈夫“甩手掌柜”的秉性,她無力說“不”。 媽媽在潛移默化中被積攢起來的壞情緒,猶如心理學中的“踢貓效應”,沿著強弱等級的社會關系鏈逐級傳遞,最后傳送到最弱小的孩子身上。 殊不知,媽媽一時解了氣,可若長期“遷怒”孩子,卻會讓孩子不堪承受,最后推向深淵,好比那個14歲的男孩。 媽媽只有正視自己的問題,才會有意識扼制將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
2)你是因為焦慮而發脾氣嗎?
這真的是一個令人焦慮的時代,特別是在疫情當下,通貨膨脹、經濟下行……內卷帶來的生存壓力和競爭壓力總會讓我們隱隱不安。
特別是為人母親,上有老,下有小,面對無法掌控的未來,更把焦慮不可避免地投射到育兒問題上,也因此,負面情緒猶如一片片無聲落下的雪花,而孩子卻不幸在最后目睹了雪崩。 作為家庭中的主要擔當,媽媽的焦慮來自多方面,無法釋懷主要是因為無法在婚姻關系中找到依賴感和安全感。焦慮來襲,媽媽需要找時間與伴侶好好交流溝通,用兩個肩膀頂起責任,總比一個人硬抗強。
3)你是因為生理不適而發脾氣嗎?
沒有睡好,生理期來襲……生理影響也會直接投射到心理,導致媽媽忍不住愛發脾氣。 對此,深以為然。 曾不止一次,看到平日里孩子不足為奇的表現,在生理期,卻會令我勃然大怒。老公和孩子面面相覷,接著好心提醒:你是不是又到了特殊期? 哪怕細微的,但身體上不適,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心境,喜怒無常也就成為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兒。 媽媽們,如果身體不適,請提前告訴你的家人和孩子。如果你寄希望于家人主動體諒你的苦痛,只會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都說媽媽好脾氣,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 媽媽猶如孩子照亮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一面鏡子,看到一個快樂的媽媽,孩子在鏡中遇見的是被接納和支持,他將變得樂觀、自信和堅強。 希望孩子明媚如燦爛的陽光是每個媽媽最大的希望,那么,從現在開始正視自己的情緒,做一個快樂的媽媽。
我是諾媽,專注親子成長,聊育兒干貨,寫育兒錦囊關注我,一起成長精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