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諾媽
首發:諾媽家有男寶(aihuagushi)
“我跟你說話呢,你到底聽沒聽見?”
“你耳朵是聾了,還是啞了!”
“別以為你不說話,這件事就可以這么糊弄過去,你給我說清楚……”
也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每天晚飯過后,對面一幢樓總時不時傳來一位媽媽的怒吼聲:無疑,這又是一位備受煎熬的“小學生家長”。
其實前兩年,小區還挺安靜,可自從一批可愛的孩子順利從幼兒園升入小學,隔三差五的,一位位溫柔的媽媽們逐漸發飆成為了“母老虎”,一家家不斷上演著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的經典場面。
很多父母也困惑也無比懷念過往,為什么孩子小時候那么聽話,長大了卻一點也不懂事?
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關于孩子該如何教育時說:“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12歲之后,父母的話就是垃圾!”
教授說的6—12歲,恰恰是孩子在小學的階段。
小學六年,既是孩子學習知識,打好基礎的關鍵期;也是孩子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過渡期,是孩子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孩子的很多個性特征和行為習慣都會在這個階段形成,并對未未來人生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
家長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做到針對性教育,那么12歲以后,家長的話,還能是黃金。
小學6年決定孩子一生!幫助孩子走好啟蒙,是孩子人生起航的關鍵期。
01
小學6年,每一個年級的孩子都有不同特性
小學階段怎么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而又陽光的孩子,并為初高中打下堅實基礎?
《人民日報》日前整理出一份“一到六年”孩子各自不同的心理特征,以及家長需要知道的相應教育方法,精煉概括出小學六年孩子的教育方針,有需要的家長記得收藏!
★ 一年級:
孩子剛進入小學,對校園生活充滿新鮮感,性格比較活潑;這一年家長們的教育工作要放在放孩子適應校園生活,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養好了,后面的學習生涯,家長將輕松一半。
★ 二年級:
二年級的孩子漸漸適應小學生活,孩但孩子情緒不穩,自控能力不強,家長培養孩子自信心很重要,要多鼓勵孩子,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
★ 三年級
都說三年是道坎,不僅體現在學習上,還表現在孩子的心理方面。這個階段是情感轉折期,孩子從原先情感外露,逐漸變得內控。但由于孩子情緒控制能力有限,家長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導很重要。
★ 四年級
10—11歲是兒童成長關鍵期,孩子在學習上變得主動了,但限于能力有限,常常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家長要通過正確的教育,激發孩子對自然和社會的求知欲。
★ 五年級
隨著孩子成長,他們的競爭意識不斷增強,此時的孩子喜歡自發組成小團體。對此,家長要保持警惕,幫助孩子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
★ 六年級
六年級的孩子進入青春早期,孩子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身邊事與人,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心理變化,同時為小升初做好準備。
02
小學6年3道分水嶺,每一關都不可小覷
通過比對這份提煉表,我們可以發現,漫長的6年小學階段,其實暗藏著三道分水嶺。家長抓住不同的節點做好相應教育,每一道分水嶺都可能拉開孩子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簡單來說:
第一道分水嶺——【小學一年級】
這是幼小銜接的過渡階段,很多孩子抗拒從自由自在的玩耍狀態進入到被“約束”的校園生活。
如何幫助孩子調節心態,幫助孩子順利過渡呢?家長對孩子做好“微習慣”培養很重要。比如幫助孩子調整作息制度,養成自我整理的習慣,疏解孩子上學焦慮心理……都有助于讓孩子喜歡上校園生活而愛上學習。
第二道分水嶺——【小學三年級】
三年級的孩子基本都適應了小學課堂生活,但學習態度和成績卻兩級發展,上進的孩子“直升機式”發展,混沌的孩子出現“大滑坡”現象。
孩子有這樣的情況是因為隨著學科知識深入,范圍增廣,低年級段只要“讀讀背背”就能拿高分的模式已經不起作用。因此,三年級的學習中,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自己思考,學會融會貫通,學會舉一反三。這種成長型思維對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涯都有幫助。
第三道分水嶺:【小學六年級】
孩子升到小學六年級,“小升初”是孩子面臨的第一次人生抉擇,孩子無形中會有壓力。加上前青春期的影響,導致很多孩子不愿意與家長交流。
那么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就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對孩子做好釋壓工作、做好情緒疏導,不僅有助于孩子用正常心態迎接人生第一關,也有助于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建立良好的親子對話機制。
如果您對孩子在小學六年階段具體要做什么?要注意什么?不是特別清楚,那么誠摯推薦您一本家教枕邊書《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這本書來自20年教齡于敏老師的教學總結,沒有大道理,也沒有深奧的研究理論,以非常接地氣的表述方式,告訴家長:孩子不同階段,應該注重的教育方法,是一套“翻開就能懂,拿來就能用”的指導手冊。
一本書,橫跨小學六年,涵蓋十大主題,從學習習慣、性格培養、情緒管理、品行道德、假期規劃……方方面面,都給出了針對性的意見,手把手向家長們傳授教育經驗,教導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
推薦給家有小學生的每一位家長。
我是諾媽,成長路上的男寶媽,教育專業,媒體從業,專注孩子成長研究,為父母提供有價值的育兒之道。關注我,一起成長精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