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腹型肥胖會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風險,不管患者是體型偏瘦還是超重/肥胖。在一項針對超重/肥胖患者和體型偏瘦NASH患者的對比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兩種體型的人其腰圍均與NASH有關。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體型偏瘦人群中,PNPLA3基因突變與NASH以及肝纖維化有關。
意大利米蘭大學(University of Milan)的Anna Ludovica Fracanzani等表示,此次研究納入了大量白人患者,NAFLD已經活檢證實,分析體型偏瘦(正常體重)組和超重/肥胖組NAFLD患者可能存在的差異,同時研究腹型肥胖對它的影響,在體型偏瘦組患者中,影響NASH和顯著肝纖維化的唯一獨立變量是PNPLA3的多態性,證明遺傳因素在僅有輕微代謝改變的患者中具有顯著作用。
這項回顧性研究的數據來自于143名NAFLD體型偏瘦NAFLD患者(BMI<25 kg/m2)和526例超重/肥胖NAFLD患者(BMI=或>25 kg/m2)。
NASH發生率
數據顯示,體型偏瘦(正常體重)組和超重/肥胖組NAFLD患者中腰圍超過正常值(女性超過88厘米,男性超過102厘米)與NASH相關(OR=2.7;95%CI,1.3-2.5以及OR=1.7;95%CI,1.06-2.8)。
對于NAFLD患者,數據顯示,PNPLA3基因型與NASH(OR=4.5;95%CI,1.1-20)和肝纖維化(OR=2.8;95%CI,1.1-7.6)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此外,體型偏瘦組患者基因型TM6SF2 167KK變體的出現幾率比超重/肥胖組顯著較高(4%vs 0.3%;P=0.02)。
腹型肥胖的影響
腰圍是腹型肥胖的指標。體型偏瘦組中,腰圍在94厘米至102厘米之間男性患者和80厘米至88厘米之間女性患者,相比腰圍在同一范圍內的超重/肥胖組患者,糖尿病風險明顯增高(OR=11;95%CI,1.2-133)。兩組中腰圍超過88厘米的女性或腰圍超過102厘米的男性,與腰圍未超范圍的患者相比,患以下疾病相對風險較高:糖尿病(P=0.03,P=0.02),高血壓(P=0.04,P=0.0001),頸動脈斑塊(P=0.03兩組相同),肝纖維化評分2級以上(P=0.004和P=0.0001)。
與腰圍未超范圍的體型偏瘦患者相比,腹型肥胖者以下疾病的患病率較高:NASH(44%vs.12%;P=0.005),纖維化評分2級以上(44%vs 15%;P=0.008),代謝綜合征(41%vs 10%;P=0.003)和頸動脈斑塊(50%vs 24%;P=0.04)。
研究人員稱,腹型肥胖與胰島素抵抗、促炎細胞因子和內皮功能障礙有關。
本內容為醫伴旅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客服熱線:400-001-2811
手機:13810400103
微信:yibanlv02
網址:http://www.1blv.com/
名額有限,額滿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