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數據顯示,使用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成功治愈丙型肝炎后,患者的肝癌風險顯著降低。然而,在開始DAA治療之前已診斷為肝硬化的患者,其預防效果要小得多。
研究者、美國休斯敦胃腸病學教授Fasiha Kanwal認為,達到持續病毒學應答(SVR)后的肝癌風險仍然存在,因此,新數據顯示,至少某些成功治愈HCV的患者需要進行癌癥監測。
她表示,“我們認為,在確定治療后SVR的患者監測時間時,臨床醫生應該把各種風險因素考慮。”
Kanwal博士說,其他研究已經分析過使用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治愈的患者發生肝細胞癌(肝癌)的風險,但是這些研究規模相對較小并且結果不一致。
新研究納入了15個月期間美國接受治療的22579名患者的數據。
在平均12.3個月的隨訪期間,19518例SVR患者中的肝癌發生率為0.89例/100例患者年,而可檢測到病毒載量(未治愈)的患者為3.47例/100例患者年(P<0.0001)。(DAA治療期間發生肝癌的79例患者被排除在分析之外。)
在研究人群中,開始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治療時有39%的患者存在肝硬化。
在治愈的患者中,肝癌發生率為2例/100例患者年。風險調整后的多變量分析發現,治療時存在肝硬化患者的肝癌風險比(HR)增加近5倍(4.73)。酗酒也與肝癌風險增加有關(HR,1.56)。
Kanwal博士說,這些數據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表明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治療不會增加肝癌的風險。
她還指出,接受DAA治療的患者與以前用干擾素方案治療的患者不同。
在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時代,患者往往年齡較大,合并癥(包括肝硬化)較多。
研究中,患者隊列的平均年齡為61歲;超過60%有酗酒史,43%有糖尿病史。
Kanwal博士還表示,開始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治療時存在晚期纖維化與肝癌風險增加也有關,即使在丙肝已治愈的患者中也是如此。
盡管如此,她補充道,治愈丙肝后肝癌的風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因此需要更長時間的隨訪,制定有效的個體化監測策略。
關于這項研究,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肝移植醫療主任Catherine T.Frenette博士表示:“該研究基于大量使用DAA治療的丙型肝炎患者,研究結果清楚地顯示DAA治療后肝癌發展的風險降低,這與使用干擾素方案獲得SVR后的保護作用類似。“
Frenette博士也認為,實現SVR的患者肝癌風險降低并不意味著完全沒有風險。“肝癌發展的風險并沒有完全消失,所以患者仍然需要接受癌癥監測。”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發展成肝硬化、肝細胞癌甚至死亡。
專家推薦使用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治療HCV。與干擾素治療相比,DAA可提高持續病毒學應答(SVR)率,改善耐受性,通常療程較短。
目前歐洲肝臟研究協會(EASL)指南建議將DAA組合作為HCV患者的治療護理標準。
本內容為醫伴旅版權所有,歡迎分享轉載!
醫伴旅:尋找優質醫療資源,伴您走上康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