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國海關總署公布了最新的進出口數據,數據顯示,今年1-6月份我國糧食進口總量同比大降。
其中,谷物進口總量936萬噸,同比大降31.8%,大豆進口量3826萬噸,同比下降14.7%,食用植物油進口399萬噸,同比增44.1%。
三項合計進口總量為5163萬噸,較去年同期的6139萬噸下降16%。
與此同時,上半年在我國去庫存的大背景下,我國稻米出口量達到147萬噸,同比大增近一倍。
從國內需求市場來看,疫情影響是我國糧食進口出現大降的主因。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糧食進口主要為大豆、玉米等飼料相關商品,而今年養殖業疫情的影響,導致豆粕、玉米、大麥等飼料糧用量大幅下降。
有數據顯示,由于當前國內養殖業低迷,我國農產品進口中的肉類進口正在增多。
據泰國國際貿易談判廳公布的數據,2019年前4個月泰國雞肉和豬肉等肉類出口至我國的數量同比增長1045%。
另外,來自巴西“agronewsbrasil”7月9日的報道顯示,2019年1月到6月我國是巴西雞肉出口的最主要目的地,貿易額同比增長50%。
但由于目前國內肉類供應緊張,各地豬肉價格持續上漲,農業農村部日前已經下發通知,要求打擊和防范“炒豬”行為,保障生豬養殖業生產安全,維持物價穩定。
除了飼料養殖市場,今年我國糧食在國際市場上表現最為搶眼的無疑是大米。目前,我國已經重返全球最主要的大米出口國行列。
數據顯示,作為我國大米進口的主要來源國,2019年上半年我國只從越南進口了超過22萬噸大米,與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74%。
而在泰國方面,1-5月我國不僅從泰國進口的大米總價值同比減少45%,而且還搶占了泰國大米在非洲市場的部分份額。
總體來看,而參照上半年進出口數據和當前市場環境,今年我國糧食進口總量有望連續第二年下降。2018年全年我國糧食累計進口11555萬噸,同比減少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