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兩年新媒體的發展,越來越的行業知識被擴散,在農業方面,大豆進口問題也逐漸被很多人所熟知,但對于為什么要進口還是知之甚少,今天每日糧油也來給大家做一個小科普。
在了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下,當前誰是最主要大豆生產國。
就目前來看,全球最主要的大豆生產國包括巴西、美國、阿根廷、中國、加拿大、印度、巴拉圭等國,這其中,尤以巴西和美國大豆產量為最,這兩個國家的大豆產量均過億噸,占全球大豆總量的60%以上。
此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球3.5億噸的大豆產量中,產量超過千萬噸的只有四個國家,即美國、巴西、阿根廷和中國。其中,美國和巴西大豆產量均超過億噸,阿根廷產量大約為5500萬噸,中國產量約為1500萬噸。
這也是為何,當前全球最主要的大豆出口國集中在北美和南美地區,其中美國和巴西占全球大出口量的80%以上。
那么,其他國家和地區為什么不多種大豆呢?——這其實已經慢慢接近“我們為什么要大量進口大豆”這一根本問題了。
根據最新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顯示,目前已有超過8.2億人無法獲得充足的食物,占到全球人口總數的近九分之一。
其實,我們國家解決溫飽也才是近三四十年的事,對任何國家和地區而言,糧食才是首要解決的問題。因此,這些年我們也注意到,大部分的糧食生產扶持政策均集中在小麥、稻谷、玉米等三大主糧上。那么這中間有什么差異呢?
首先我們從單產來看,一畝地小麥的平均單產大約為800斤,高產區域集中在1100斤左右,稻谷一畝地產量約為700-1000斤,玉米產量更高些,大部分集中在800-1200斤,而大豆的產量約為300-400斤。
其次從用途來講,三大主糧基本是以主食為主,玉米是主要的飼料原料,而大豆,更像是一種高級消耗品,其生產的豆粕能促進動物更好的生長,豆油能滿足人們的烹飪需求——但是,沒有大豆,生活照樣能繼續下去。
第三就是耕地等自然資源的約束。北美,不用說,大量的田地,南美巴西、阿根廷也是大量的田地,而加拿大、俄羅斯也是地域廣闊,可惜氣候環境不給力。因此,不僅僅我國大豆種的越來越少,其他國家和地區也都是以進口為主。比如歐盟、墨西哥、日本、印度尼西亞、韓國和泰國等。
種種因素下,最終我們確定的主糧安全,目前小麥、稻谷、玉米的自給率都保持在90%以上,而大豆、高粱等雜糧市場,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對外依賴度是逐年攀升——在這里隨帶給大家介紹下,除了大豆被人熟知對外依賴度高之外,其中大麥、高粱、木薯、棉花、油菜籽等小品種的對外依賴度也都在50%以上,有些甚至比大豆還高。
但有一點,不管人們的消費如何提高,主糧供給一直保持在90%以上。
2018年糧食產量13158億斤,比1949年增長4.8倍,年均增長2.6%;人均糧食產量472公斤,比1949年增長1.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