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市場上關于國家250萬噸超標糧的拍賣消息基本已經得到確認,從市場影響來看,雖然拍賣的是超期存儲的稻谷和小麥,但最終影響到的卻是玉米市場。一般來講,我們提到糧食,小麥和稻谷都屬于絕對的主糧,但自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消費結構的變化和科技的發展,玉米對整個糧食市場的影響力度越來越大。首先在消費結構方面,肉蛋奶成為居民日常消費主力,原來占據絕對消費主力的小麥、大米等主糧的消費增速出現明顯下滑,一日三餐,蔬菜和肉蛋奶占到人體攝入量的80%以上,而玉米作為主要的飼料糧,其消費增速也得到了飛速發展。不完全數據統計顯示,當下玉米產量占據我國糧食總產量的近40%,每年玉米的飼料消費量達到1.7億噸左右——這幾乎相當于我國一年的小麥產量。除了飼料消費,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玉米深加工的飛速發展,燃料乙醇、變性淀粉等玉米下游產品用途日益廣泛,也是的玉米工業消費成為玉米消費領域的主力軍。目前,每年的玉米工業消費初步估計約達到8000-9000萬噸。當下,無論是從產量還是消費量,玉米都是無可爭議的第一大主糧品種,但玉米對糧食市場的影響力,不僅僅體現在數量方面,還體現在對相關品種的價格影響。正常來看,小麥、大米作為主糧作物,盡管整體增速趨緩,但受國家政策支持和居民必須消費品的支撐,其市場運行一直保持著相對平穩的態勢,價格波動不大。但自2020年以來,隨著我國玉米消費的飛速發展,玉米價格開始走高之后,玉米和小麥、大米等糧食作物開始產生替代,即一部分低價的小麥和稻谷開始被用在飼料和工業領域,用來替代玉米。據來自市場一線的比價效益顯示,當玉米價格比小麥價格高出150-200元以上的水平時,用糧企業就會傾向于采購小麥來替代玉米,這就導致了小麥需求開始增加,價格出現上行。目前雖然玉米和稻谷整體還存在著價格差距,但國家手中還有大量的超期保管稻谷,這部分稻谷往往也會通過低價進入玉米替代市場,用來緩解國家的庫存保管壓力。因此,這兩年我們看到,在玉米的帶動下,小麥價格也沖上了歷史高位區,稻谷價格雖然平穩,但庫存也開始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由于我國人口眾多,糧食也就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較為特殊的地位。在充分結合國情的背景下,新世紀前20年,我們一直秉承著,“大豆進口補充,谷物絕對自給”的糧食安全策略,但當下隨著國內消費升級,在玉米消費的帶動下,我國糧食的整體進口均出現了明顯的增加。以今年前7個月的海關數據顯示,我國共計進口各類糧食9917萬噸,不但總量同比大增37.2%,其中谷物的進口更是突破了4000多萬噸,占前7個月糧食進口總量的四成以上。按照這種進口速度,全年谷物進口總量有望達到8000萬噸的水平,開始與大豆進口總量平分秋色。從目前有關政策方面的調控來看,一方面是繼續維持小麥、稻谷的種植面積,另一方面對于缺少的玉米在可利用耕地有限的背景下,積極推行飼料替代,通過大麥、高粱等作物,來分散玉米的缺口壓力,避免對單一品種進口的過度依賴。其他方面,日前東北春小麥也已開始上市,中儲糧嫩江糧庫給出了1.23元的收購價格。因每日糧油信息發布規則原因,導致微信公號文章發布略晚,如每日糧油原創文章本公號未發,請同行媒體在轉發時務必注明來源,對于惡意轉發者我們將點評批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