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鄭州,你能想到什么?有些人能想到的是“老家——河南”的省會,也有人會想到高鐵樞紐,而我們今天說的卻不是這些。
NO.1 | 壹
2016年12月,在國務院批復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中,鄭州和武漢一起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已經獲批的九座國家中心城市中,除了鄭州以外,其他的不是直轄市就是傳統大區中心(三位數區號)。
與其說鄭州是幸運的,不如說是河南和區位優勢把鄭州送上了國家中心城市的位置上。
作為人口大省的省會,鄭州擔負著振興河南的任務。
此外,在六個中部地區省會城市中,湖南長沙、江西南昌、安徽合肥和湖北武漢距離較近,武漢當仁不讓。而河南鄭州和山西太原都距離另外四座中部地區省會城市較遠,這就是優勢。
過往不提,我們繼續往前看,現在的鄭州如何了呢?經濟數據紛繁復雜,這里不提。
今天的話題還得從一份官方回復說起。
NO.2 | 貳
過往不提,我們繼續往前看,現在的鄭州如何了呢?經濟數據紛繁復雜,這里不提。
10月28日,鄭州市民政局發布了一則“關于提高鄭州城市首位度 加快國家中心城市排位提升的建議的答復”,當中提到,對比其他8個國家中心城市,不論是管轄范圍,還是城區面積均遠超鄭州市。“
從數據對比上來看,確實如此。由此,鄭州提出,為了更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需要對鄭州市行政區劃現狀進行調整,適時適當擴大鄭州市行政管轄范圍,簡單總結就是擴容+擴區的訴求。
但是,市區面積與國家中心城市關系并沒那么大,主要是與城市級別有關。前面我們已經說了,目前的九大國家中心城市里,除了鄭州其他城市不是直轄市就是副省級城市。所以,鄭州在這個維度的數據上落后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還有更好的理由讓鄭州市區面積和國家中心城市這個概念聯系上嗎?有,也不難。
NO.3 | 叁
遇事不決回到本源找答案,國家中心城市的定義是什么?
全國城鎮體系的核心城市,在中國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中心和樞紐作用,在推動國際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門戶作用。
不管是中心還是樞紐,這兩個關鍵詞對應的都是輻射能力,我們再看看鄭州的區劃情況。ps:市區是輻射能力的最大來源。
從地圖上看,鄭州主城區被縣級市(或者縣)包圍,無法更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能往北面輻射嗎?
鄭州北面的市界是黃河,在市內跨江跨河都很難,何況跨市。
因此,鄭州的發展大趨勢是往東與開封同城化,往南與許昌等融合,往西與鄭州都市圈聯動,往北與各市協同。
看到這個大格局,再回過去看看鄭州的區劃設置,自然就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了。滎陽市、中牟縣、新鄭市和鞏義市的設區可能性從高到低排列。
標題我們說了,鄭州提的是“擴容+擴區”雙訴求,那么如何擴容呢?這個問題比較敏感,大家看著上面那張圖并結合同城化、同城化、聯動和協同等關鍵詞,應該能夠明白不少,沒有必要太過具體了吧?
NO.4 | 肆
對了,還有兩件事可能會加速鄭州區劃調整的進度:
1,今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縣級偃師市,設立洛陽市偃師區;撤銷孟津縣、洛陽市吉利區,設立洛陽市孟津區。至此,洛陽市區面積達到2229平方公里以上,超過鄭州成為河南省內第一,并且是鄭州市區面積的兩倍。
2,今年9月,河南省民政廳曾提出,要穩慎推進撤縣設市、撤縣(市)設區,助力鄭州大都市區和洛陽都市圈發展。
至于最終的結果如何,這是一件復雜的事情,會有一個復雜的過程,大家的心情再復雜也要耐心等候,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