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有軌電車,確實有不少爭議,事情還要從珠海說起。
NO.1 | 壹
上個月中旬,珠海發布了《珠海市現代有軌電車1號線首期項目處置重大行政決策(草案征求意見稿)》,我們從里面看到了當地有軌電車1號線的這些問題:首期自開通運營以來,存在供電技術缺陷、故障頻發,線路客流量少、運營成本高等種種問題,因而未能發揮軌道交通應承擔的社會功能,還存在安全隱患。
面對這樣一條消息,坊間拆除之聲日益高漲。其實,不管是技術問題還是安全問題,本質還是運營成本問題:客流不足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自然營收不高。雖然會有財政補貼,但總不能無限投入吧。
有軌電車的困局來了,但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有軌電車在成本和性價比方面,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
我們以武漢為例:光谷的T1和T2線共36.4公里,投資36.96億元,一公里造價大概是一億元,按照武漢地鐵11號線葛店段3.7公里的地鐵線路,投資額超過16億元來計算,武漢地鐵一公里造價超過了4個億。
所以,在沒有條件或者沒有必要修建地鐵的地方,有軌電車就是比較好的選擇。
為什么有些地方的有軌電車出現窘境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定位,有軌電車的定位應該是通勤而不是所謂的觀光。當然,純粹的大景區內部觀光線路倒是可以,但嚴格講已經不算有軌電車了,而是景區內部有軌接駁車。
NO.2 | 貳
西安首條有軌電車來了
這個時候,可能有人會問了:西安的有軌電車會重蹈珠海的覆轍嗎?不會,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線路坐落于高新區,有客流保證
高新區發展水平較高,客流方面不是問題,還能與地鐵3號線、6號線和15號線實現接駁,對于實現內部交通融合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二,全程高架,保證路權
該線路全程高架,一方面保證了路權,另一方面也不會對周邊交通產生不良影響。比如有些地面有軌電車有絕對路權,但前提肯定是犧牲地面其他交通的路權。所以,高架是解決有軌電車路權的治本之策。
第三,基本參數上性價比很高
速度上:最高時速可達80公里/小時;
運能上:初、近期會采用3模塊編組,遠期將采用4模塊。其中,編組3模塊載客量(定員)210人/列,4模塊載客量(定員)280人/列。初、近、遠期均采用單一交路運行,初期高峰小時發車15對,近期高峰小時發車26對,遠期高峰小時發車30對,初期配屬車輛26列/78輛。
發車間隔上:根據規劃,西安高新區有軌電車線路遠期列車行車密度將達到30對/小時,最小列車間隔為2分鐘。
結合以上的時速、運能和發車間隔等方面因素,再考慮到建設和運營成本,有軌電車的性價比可比地鐵高多了。
NO.3 | 叁
所以說,對于有軌電車的態度,我們自然要因地而異。像西安這種,高架有路權、時速跟得上、運能和發車間隔有保證,何樂而不為呢?
所謂的客流問題,其實并不是本質問題。客流量是需要引導的,需要根據目前的人口流向、分布和整體的客流量狀況,做一個精細的規劃,并且還要關注最后一公里的公交線路問題。
但是,如果只是為了所謂的觀光,這種形象工程要不得。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