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與慈悲
劉曉林
懂得與慈悲,絕不僅限于情感。同時,我們要承認它的凸顯、被世人傳頌則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情感。
張愛玲給胡蘭成的情書中寫道:“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此前,胡蘭成把“因為相知,所以懂得?!辟浗o張愛玲。相知、懂得、慈悲是一種情感遞進,或者說在本質上是一種境界的逐步提升。
論人是非常之難的事情,于歷史長河中的人更是如此。我們對目之所及、耳之所聞的信息與資料來分析、思索,最終得出自以為是的觀點。殊不知,繽紛的碎片與真實的整體相差甚遠。
對于張愛玲與胡蘭成,我們了解多少?可以明確的是,他們相互間的了解一定比外界對他們認識要深刻得多!全面得多!
人人都是宇宙的奴隸,情感勢必是多種因素制約,沒有毫無約束的自由!盡管如此,在特定的時空里保持純粹性卻并非沒有可能!因此,張愛玲心中是立體的胡蘭成——盡管后世對胡蘭成的評價不高!作為生命個體,他是否給了張愛玲諸多的真實愉悅?應該不虛。
紅塵中人的屬性不是非此即彼,越熟悉的人之間越深知彼此的種種不易。相望江湖既是個人的痛楚,又是個人的歡娛——“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北舜俗8?,在惦記中遠望。
其實,何止無奈的戀人!親朋好友也無不如此。
“一個人無論智商再高,如果不經歷同樣的事情,絕對不會有同樣的感受?!边@是在弱冠之年九天居士的所思,想想還頗有道理。另外,我們又不得不承認人與人之間的確存在著通道問題——通道一致者,心有靈犀,未須多言;通道相異,如隔萬山,恍兮惚兮。
什么是慈悲?可以近似視為廣義的包容。當人們同行了無數的路,經歷了無數的事,交流了無數的心,慈悲一定會出現??鞓分舜说目鞓罚纯嘀舜说耐纯?。
因相知而懂得,因懂得而慈悲。在這個意義上,想著百分之百的擁有,未免不是一種自私的奢望。蘇東坡講“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細想,清風明月可為世人共享,誰又能獨占呢?
每個人最終都是孤獨的行者,倘若遇到能陪伴自己一段旅程的人,實在是莫大的幸運與福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何必奢想什么地老天荒!愛過,感受過,足矣!
懂得是靈魂的激蕩,慈悲是真正的成全。修得百年風,無意最高層。清涼一笑,欣聽暮鼓晨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