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下面綠色按鈕雅賞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看似漫不經心的116個漢字,一個個從眼前掠過,卻深深觸動人的心靈。
敢問世間情是何物?竟能讓人付之死生!起筆突兀,渲起波瀾壯闊的情思,不禁使人浮想聯翩,引發出對世間生死不渝真情的熱情謳歌……
寒來暑去,時光飛逝,即便情意綿長深似大海,可總難抵過無情的時間,曾經的青絲覆額現已兩鬢斑白。
廝守的點點滴滴都是那么的甜蜜,春夏秋冬陪伴你的左右,喜怒哀樂一起面對,過盡千帆皆不是我的愛,弱水三千我只取你一瓢飲。
可是,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沒有人會陪你一輩子,等到不得不分離的時候,總有一個人會痛苦面對,這種痛也許會錐心刺骨,這種苦也許會撕心裂肺,雖然凄慘雖然凄涼雖然從此形單影只從此孑然一身,痛定思痛后靠回憶度余生卻感到無比的幸福。
我常常枯坐窗前,沉思仰望,親愛的,請你告訴我,飄逸不定的云彩,綿延數萬里,無數層巒疊嶂之上??,白雪覆蓋,孤鴻寡鵠的我該何去何從?
這汾水一帶,當年本是漢武帝巡幸游樂的地方,每當武帝出巡,總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熱鬧,而今卻是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
武帝已死,招魂也無濟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卻不會再歸來了!
雙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鶯兒燕子一般,死后化為一抔塵土。
將會留得生前身后名,與世長存。狂歌縱酒,尋訪雁丘墳故地,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
大約公元1205年,16歲的元好問赴京趕考途中,逢一位捕雁人,講述了一對大雁生離死別的愛情故事。
一對大雁正展翅翱翔在藍天,享受著夫妻恩愛的愜意生活,不巧,一支大雁被獵手刺中囊入懷中,另一只被牢牢罩網的大雁掙脫束縛,卻一路低飛尾隨,不愿離去,悲鳴之聲令人心悸。忽然,這只大雁從空中極速降落??撞擊懸崖,殉情而亡。
元好問聽后,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動,為堅貞不渝的愛情叫絕,于是,他買下了這對大雁,在汾水旁壘起一座高高的墳墓,名曰“雁丘”,并執筆寫下這首名傳千古哀婉凄絕、纏綿悱惻的愛情悲歌。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自己就是這樣的癡情兒,18歲與張嫻結婚,育有四個兒子,五個女兒,一家人在一起相扶相攜相親相愛,同甘苦,共患難,妻子42歲因病不幸離開人世,他仍然堅守愛的承諾,沒有續弦。還一連寫下三首悼亡詞,以示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其中一首《三奠子離南陽后作》最為深情款款:
悵韶華流轉,無計留連。行樂地,一凄然。笙歌寒食後,桃李惡風前。連環玉,回文錦,兩纏綿。芳塵未遠,幽意誰傳。千古恨,再生緣。閑衾香易冷,孤枕夢難圓。西窗雨,南樓月,夜如年。
宋.聶勝瓊的“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正好演繹了元好問此時此刻的心情吧,沒有你的日子真的是度日如年啊!
元好問生在宋元交替的亂世,清代著名學者趙翼《題遺山詩》評論他入元后輯存金代文獻之志節與詩作之成功,知人論世,切中肯綮:
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
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時下速戰速決的愛情?與古人的從一而終的愛情相去甚遠,但是,我們依然相信這世上存有真愛,仍然會期待一份屬于自己的愛情。
桃花源文軒主播風采
往期回顧
您看此文用
秒,轉發只需1秒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