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親 文/韓英
有一部小品里講到我們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會喊:媽,我回來了。而問的父親最多的話也是:爸,我媽去哪了。正如小品里演的一樣,母愛是無微不至的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父愛卻不善于言表,如山般偉岸深沉,給孩子沉穩的力量和寬厚的包容。
我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自我記事以來,父親就是一名教師,在村子里的希望小學教書。我們家兄弟三個,還有爺爺和奶奶,一共七口人。父親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一個月只掙30塊錢,都有些養不了家,父親甚至也有過放棄繼續教書的想法,但是最后還是沒有放棄,硬是憑著一股子的韌性,認真地工作,取得了優異的教學成績,最后終于在九九年轉了正,成為了一名國家正式公辦教師,這才能夠養得活我們一大家子人了。當時學校上學的學生有周圍十里八村的,家長們會走很遠的山路來給學生們送飯。中午的時候,父親就會留下學生家長在家里吃飯,印象中在我家吃過飯的家長們有很多很多,父親得到了周圍十里八鄉鄉鄰的尊敬,都會稱父親一聲“韓老師”。
父親自學寫的一手不錯的毛筆字,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讓父親給寫對子。在學校一樓的教室里寫對子,寫好的對子鋪滿了整整一地,等著晾干。全村人的對子寫完得好幾天,雖然很累,但是看見家家戶戶的大門上貼著親手寫的對子,父親心里十分得開心,每年過年都是在給全村人的對子寫完后,才會安頓自己家里的活兒。父親還會拉二胡,吹嗩吶,吹笙。拉二胡也是自學成才,聽父親說他們小的時候就會自己制作簡易的二胡拉著玩呢。父親當過幾年的鼓手,風餐露宿,走村竄戶地穿梭在鄉下。有幾年元宵節,耍玩意兒的時候也會和幾個同行一起給秧歌隊伴奏。
童年里經常聽到父親閑暇時光里就會拿出二胡拉奏一段,悠揚動聽的聲音回蕩在街邊小巷里。我就守護在旁邊看著,覺得很是好奇,這個東西這樣來回拉幾下就可以發出這么好聽的聲音。奈何父親當時并沒有教我們學習寫毛筆字或者拉二胡的技藝,我們姐弟三人都沒有得到傳授,以至于父親的書法和拉二胡的這門技藝現在面臨失傳,我為此事還經常遺憾,怪怨父親當時沒有傳授給我們。后來父親為老人、為兒女們操勞,拉二胡的功夫也少了,我很少再聽到拉二胡的聲音了。去年,臨近過年的時候喜得孫女,正月十五的時候,父親又拿出了塵封已久的二胡,即興拉奏了一段,曲子里都能聽出父親那高興的心情,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閑暇時光。父親還在秧歌隊里領隊扭了幾圈,就像十七八的少年一樣,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父親已經好多年沒有這么開心了。
小時候,在我眼里父親的形象很高大,尤其是他穿著西服,我跟在父親身后仰望他的背影時,更是高大,似乎可以保護我的一切。我不經常跟媽媽,反而喜歡黏著父親,看他給學生們上課,批改作業,跟在他身后查看寢室,因此他的學生們都是看著我長大的。父親給學生們講課的時候,我就站在教室窗戶外邊的角落里聽他講課。他講的鏗鏘有力,聲情并茂,底下學生們目不轉睛,津津有味地聽著。學生們有不懂的地方,他總要再重新返回去細細地講一遍,直到學生們都弄明白。每天晚上父親都會去查看寢室,檢查火爐爐蓋有沒有蓋好,囑咐學生們晚上要蓋好被子,注意安全,坐下來和學生們談心,詢問學習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難,當天的課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查完寢室,父親就開始在燈光下批改作業了,每天晚上都會批改到深夜。就是因為這樣對工作一絲不茍,兢兢業業,他所帶的年級語文多次在全縣的期末考試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優秀成績,并多次獲得了縣里優秀教師的榮譽。“普九”工作的時候,工作量非常得大,父親更是全身心的撲到了工作中去,因而父親也落下了頸椎病和腰間盤突出的病根,經常會脖子僵硬酸疼,腰疼的直不起來。父親扎根鄉村教育三十多年,2016年獲得了教育部頒發的榮譽證書,這是父親的榮譽,也是我們全家人的驕傲。如今父親已是桃李滿天下了,他的學生也都成為了國家的棟梁之才,工作在社會的各行各業。學生們總是會尊稱父親一聲“韓老師”,每每聽到都會覺得很自豪。
小時候的印象里父親的脾氣很不好,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發脾氣。姐姐和哥哥那會兒因為淘氣,沒少挨父親的打罵,可能是因為我最小,而且也比較乖巧聽話,父親是很疼愛我的,記憶中父親沒有對我發過幾次火。村里人總是和父親開玩笑,說他見到小兒子就笑得連眼睛都看不見了。我上四年級的時候,父親把我送出了縣城讀書,母親陪讀和我一起來到了縣城。而他一方面工作在老家,另一方面還得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所以就留在了鄉下。隔段時間父親從老家來看望我們,放學的時候騎自行車到學校門口接我。每次父親回來,要接我的時候,我心里好像都能提前預感到。放學后看著校門口的人群,果真就看到了父親,可能真的有父子間的心靈相通吧。父親騎著自行車接送我上學,穿梭在崎嶇不平的小巷子里,我坐在后邊覺得特別有安全感,特別得開心。父親回來就會給我和母親改善生活,給我買好吃的,香酥蝦、醬制雞爪子,買的次數最多的就是生雞了,用高壓鍋燉雞肉胡蘿卜,吃起來非常香,小時候可沒少吃燉雞和雞爪子。我買回來的小袋田螺,父親也很喜歡吃,我們父子倆“呲溜、呲溜”的吮吸著田螺,最后滿滿都是嗑啷嗑啷的空殼子,那畫面至今還記憶猶新。父親每次要回去的時候,我就很難過,依依不舍。有一次,原本父親是要回去的,當我回到家看到父親不在,本來有些失落,可是不一會兒父親悄悄又從廚房里走了出來,我一下子就高興了起來。上小學的時光里,和父親之間的關系是最親密的。
2006年,父親下了下狠心,向親戚們湊了八萬塊錢在縣城西邊買下了房子,當時只是一個五間大正房的空框架子,院墻大門的什么都沒有,房子后面就是一片片的玉米地。父親就在正房的東北角落土地上,放了一張簡易床,搬過來住在了工地上,修建院墻,蓋南房,平整院子,幾個月的時間里,母親來回給送飯,父親只能簡易地吃幾口飯菜。到了我上初三,開始裝修正房,歷經幾年時間,裝修成了亮堂堂的大正房。老家的鄉親們來串門,看了都感嘆父親能在縣城立下腳,蓋起這么一處院子的不容易。我們家大門上的題字,是父親選的“貴在自立”,當問到父親為什么要選這四個字的時候,父親給我們講到了他小的時候。父親出生于60年代,爺爺奶奶家里窮,正趕上國家大饑荒,經常餓著肚子,連口吃的也沒有,五六歲的時候就被送到了姥姥家里養著,十五六歲的時候就跟著爺爺到大山里去砍木檁子賣錢,后來也是憑借著自己的努力有了國家鐵飯碗。父親告誡我們說:咱們家祖輩都是窮苦人出身,沒錢沒靠,靠的是自己,你們要自力更生,打拼出一片天地。父親的言傳身教,是我們以后為人處世的標桿。
2015年9月下旬,父親正在縣城里打工,沒想到老家里卻傳來了不好的消息,奶奶不小心摔斷了胯骨,身體不能動彈,父親急忙趕回了老家,租車帶著奶奶去看代縣有名的骨科。醫生看后說這么大年紀了骨頭很難再長住了,就給開了一些藥,說只能在家里養著看結果了。就這樣父親開始了長達一年半,端屎倒尿伺候奶奶的生活。我回老家看望奶奶,父親雙手抱著奶奶,調換坐姿,看到這一幕,我很是感動,眼淚在眼眶里打轉。父親是有名的孝子,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是父親仍然夜以繼日,悉心照料,奶奶的胯骨居然奇跡般的長住了,可以拄著雙拐下地自己去送屎尿了。不幸的是,奶奶再一次不小心摔倒,又一次癱瘓在了炕上,接下來又是一年多的照料。父親這幾年的時間里,從原來不會做飯,硬著頭皮學會了做飯。有時候難免也會厭倦,將就隨便吃幾口,甚至是有了上頓沒有下頓的,吃不好,營養上不去,就把身體拖垮了,以致現在有了各種病癥,三天兩天的就身體不舒服,幾年的時間里父親就蒼老了許多。
2019年我陪著父親在太原做鼻竇炎手術。父親從手術室里推出來,由于麻藥的作用,還沒有完全蘇醒,我在跟前照顧他,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好好端詳父親。父親的頭發幾乎全部花白了,前邊的頭發站了起來,額頭上爬滿了皺紋,臉上有許多老年黑斑,我才真正意識到父親是真的老了。一次無意中翻出父親年青時候的照片,當年也是風華正茂的青年才俊,經過幾十年歲月的洗禮,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年逾花甲的老頭了。回到老家的時候,經常聽得奶奶給我講父親年輕時候的事情,爺爺奶奶家里窮,父親小時候跟著吃了許多苦,因此體質弱,多病。當年參加高考,本來是考上的,因為家里窮,名額只好讓別人頂替了,父親就在太原當了兩年的建筑工人,回來以后還當過送信的郵遞員,當過鼓手。想想如果當年父親能上大學,得到更高層次教育的話,以父親的覺悟和能力,現在也許也是飛黃騰達,另一番人生際遇了。
印象中父親對自己的生日并不在意,也從來沒有收到過生日禮物。今年父親過生日的時候,我送給他一部新手機,屏幕也大了,他看著不用那么費力了。我還教會他刷朋友圈,看新聞,看快手。他高興的合不攏嘴,逢人就說是兒子給買的生日禮物,每天也學會了上網了解外邊的世界,緊跟時代的腳步。看著他開心的樣子,我內心也很高興。
我們家族到了父親這一輩才算奮斗出了個樣子,父親成了家族里第一個知識文化人,拿上了國家飯碗,挑起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擔,把我們姐弟三個撫養長大成人,走出了偏遠的大山深處,住到了繁華便利的縣城。母親也常說,生活雖然不富裕,但是也在縣城立住了腳,有了自己的房子,不用再回鄉下住那低矮壓頭的黑屋子了。這么多年來父親的確是付出了太多太多。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和父親之間的話變少了,不愿意和父親有過多的交流,這可能是人生歷程中和父親關系的一種正常演變過程吧。但是父親對兒子的關愛永遠都在,父子之間的情誼永遠留在心底。
小時候,父親陪我走過了很多路,有他,我才敢走更遠。現在,父親已變老,換我來陪您,保護您。感謝父親,感恩父愛,愿全天下所有的父親,節日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文字編輯:楊榮 圖文編輯:侯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