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在獄》指《在獄吟蟬》;《登城》指《在軍登城樓》;《討檄》指《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
駱賓王,字觀光,今浙江義烏人,初唐時期著名詩人。他才思敏捷,年少成名,七歲就能作詩,著名的《詠鵝》就是駱賓王七歲時的詩作。他特別擅長七言詩,以構(gòu)思巧妙、格律嚴(yán)謹(jǐn)著稱。女皇武則天對其詩文也是贊賞有加。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楊州反武的徐敬業(yè)作《代徐敬業(yè)討武曌檄》、其辭華膽,格律嚴(yán)謹(jǐn);長篇《帝京篇》,五七言參差轉(zhuǎn)諷時與自傷兼而有之;小詩《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涼慷慨,余情不絕。但駱賓王仕途卻較為坎坷,當(dāng)過御史,做過縣丞,因?qū)也坏弥揪娃o掉了官職。一生有《駱賓王文集》傳世。
(二)
詩話唐初四杰之王勃
暢筆華章自少年,童貞聰穎美名傳。
清江水繞滕王閣,香墨常存素玉箋。
絕句吟成唐四杰,檄文賦出卷千篇。
殘陽如血英魂耀,秋水長天慟古賢。
王勃,字子安,初唐時期著名文學(xué)家。王勃出身儒學(xué)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名儒,他幼時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家庭環(huán)境熏陶。王勃文采斐然,風(fēng)流倜儻,有點放蕩不羈,仕途不順。王勃在文學(xué)方面造詣頗深,尤其擅長五絕和駢文,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閣序》等。唐高宗李治曾稱贊其為大唐奇才。但天妒英才,王勃在看望父親的途中因溺水而不幸死亡,時年二十六歲。
(三)
詩話唐初四杰之盧照鄰
自幼聰資稟賦先,文章飽讀博詩緣。
王宮御命宣高士,紫禁危言禍上賢。
縱筆長安尋古意,抒情律絕創(chuàng)佳篇。
一溪穎水沉才子,半世辛勞付梓箋。
盧照鄰,字升之,初唐時期著名詩人。與駱賓王不同,盧照鄰出身名門旺族,家庭條件較好。他曾當(dāng)過鄧王府的文書,在此期間閱讀了大量典籍。他擅長詩歌駢文,著有名篇《長安古意》,其中的“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更是千古名句。他信奉道教,身體患有殘疾,手腳行動不便,患病日久,不堪病痛折磨,最終投河自盡,時年四十。
(四)
詩話唐初四杰之楊炯
早享才名及弟先,恥居王后愧盧前。
維新總把淫風(fēng)摒,革舊仍將美律延。
為政多年除陋習(xí),從軍數(shù)首賦佳篇。
生來耿直言尖刻,滌蕩浮華屢舉鞭。
楊炯,字令明,初唐時期著名詩人,四杰之一。楊炯出身寒門,幼時聰明敏銳,被推舉為神童,進(jìn)入朝庭弘文館。后來楊炯入太子?xùn)|宮為官。他特別擅長詩歌與散文,留有各種詩文八十余篇。楊炯對邊塞詩也是情有獨鐘,寫下了許多名篇,如《從軍行》、《戰(zhàn)城南》、《紫騮馬》等,表現(xiàn)出為國立功的戰(zhàn)斗精神,氣勢軒昂,風(fēng)格豪放,一反六朝浮華綺摩之風(fēng)。據(jù)《唐才子傳》記載,楊炯持才憑傲,曾諷刺朝士矯飾的宮體文賦,呼為“麒麟楦”。故張說(唐朝宰相)稱贊他:“盈川文如懸河,酌之不竭。恥王后,愧盧前,謙也。”楊炯一生幾乎都在做官,最后病逝于盈州縣令任上,享年四十三歲,遺有《盈川集》30卷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