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內容
廣電總局電影局發通知
11月29日發的通知
重慶商報12月2日報道 之前,“八大院線圍攻張偉平”一事,在電影圈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前日,中國電影協會在其官網掛出了《廣電總局電影局關于促進制片發行放映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再次將制片方和院線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擺上臺面。文件中,廣電總局電影局對電影產業的利益分配給出了幾條建議,其中包括影城的首輪分賬不超50%等,這個指導意見也在電影圈再次掀起波瀾,立刻引起了圈內人士的關注。著名電影人、廣東省電影公司的總經理趙軍就轉發了此消息,并迅速被不少圈內人士轉發。
其實電影的票房,一般情況是57%歸影院方,43%歸制片方。但之前張藝謀的新片《金陵十三釵》的制片人張偉平提出要將票房分賬提高到45%,結果遭到了內陸最有實力的八家院線集體抵制,曾掀起一場不小的口水戰。而此次電影局出臺的指導意見,無疑正是這一事件的延續。
叫好 制片方:這能促使片方多投錢拍好片
曾出版發行了《盲井》、《巫山云雨》等一大批文藝片的呂建民,近幾年也一直在擔任制片人、導演,由他制作的《B區32號》投資不足百萬元人民幣,但最終票房1500萬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呂建民稱這個指導意見絕對是件好事:“最早的國產影片是買斷的,后來出現了分賬,但制片方占的比例一直很低。但作為制片方來說,風險最大,這么說吧——錢是最早花出去的,收回來又是最晚的。另一方面,雖然管理是制片方拿43%,但對于小成本影片而言,還不一定能拿到這個比例,因為你不夠大牌,在上映的時候自己就沒有底氣。所以如果這個規定執行下來,其實對中小成本影片而言,是能起到保護作用的。簡單地說,制作成本回收快一點,那么中小成本電影創作者積極性也會高一點。”此外,著名制片人李小婉也稱這是“太利好的消息,因為這是和國際逐步在接軌”,畢竟收回的利潤高了,相信很多制片方會在制作方面投入更多的金錢和精力。
叫苦 院線方面:這保證了片方導演、演員的利益
分賬少了,院線方又是怎么看?趙軍就預計了后果會是“利益鴻溝清晰,制片方水漲船高,制片人、導演、演員酬金上漲,影城投資慎重,發行放映更趨效益至上”。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院線代表則向記者詳細解讀了此指導意見:“首先,首輪放映影城分賬不超過50%,這保證了制片方的利益,意味著導演、演員的酬金上漲。但是真正困擾中國電影發展的,其實還是電影質量的問題。你看今年取得高票房的幾部黑馬電影,哪一部是靠提高分賬比例來獲得高票房的?今年為了一部片子(指《金陵十三釵》)提高2個百分點,明年再提高2個百分點,制片方可以說是因為項目風險大,但為什么不想這是制片方自己對項目的把控能力的缺失造成的?其次,院線方也有各種難處,別看分配比例里占大頭,但利潤其實很低,因為票房收益里15%要給影院的開發商、1%給水電、1%給物業……”
觀望觀眾方面:票價會不會漲?
如果影院的分賬比例降低,代表的則是影院收入的降低,那影院會不會將這些損失轉嫁到觀眾身上去?這無疑成為了普通觀眾最關心的話題。重慶保利萬和院線營銷部主任何影彬則表示:“從市場調節的角度來說,票價就是市場杠桿,只能隨行就市——可能大家會擔心電影票會不會上漲?但是請問,如果影院一味地提高票價,觀眾買不買賬?所以我覺得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不過對于這個指導意見,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蘋果》、《觀音山》等片的制片人方勵就反問記者,對于意見中提到的“首輪放映”,時間如何界定?而他也擔心強行的行業規定,會對市場規律造成一些傷害:“我覺得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沒有足夠多的好電影來刺激市場,所以現在最要緊的方式是做好電影,把質量提高,這樣刺激了市場消費,才會解決制片方和影院方面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