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雖說“三月不減肥,月月徒傷悲”,但很多人無論多努力的節食和運動,身材都沒有很顯著瘦下來的效果,這也許就能說明:肥胖不是你的錯。
母親孕期生活習慣決定你是否是個胖子
肥胖不是你的錯——有其母必有其女
由于居民肥胖水平居高不下,英國政府給出了官方減肥指南,仍舊聚焦在四個字:少吃多動。然而,最新一項研究表明,20%的持續節食者,40%的英國男性和30%的英國女性也堅持運動,就是減肥不了。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研究人員通過表觀遺傳學研究方法得出,孩子在母親子宮中孕育時就被設定了“肥胖”模式。母親的生活習慣,包括每日飲食、訓練量、是否抽煙飲酒等都會給孩子的DNA留下印記,從而改變基因表達。
英國普利茅斯半島醫學院(PeninsulaMedicalSchool)對226戶家庭所作的調查發現,母親若患有肥胖癥,女兒肥胖的可能性將是常人的10倍。研究發現,患有肥胖癥的母親,她們的女兒中41%體重超重。相比之下,體重正常的母親,她們的女兒只有4%肥胖。
“肥胖不是你的錯”成胖下去的借口?
雖然說肥胖有很多因素是天生的,在母親孕期里的生活習慣就已經決定了你是否日后是個胖子。但是明知自己肥胖卻不加以控制就是你的不對了!不要把“肥胖不是你的錯”當成自己不減肥的借口!
現象一:堅持做運動,仍然減不了肥
現象:這類現象確實存在,一些人堅持運動,卻減肥不了。某基層公務員,身高1米73,體重達到了180斤,讓其很苦悶的是,一周也會打點籃球,但就是減不下身上的肉。
可能原因:錯誤的鍛煉方式
專家解讀: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專家尤爾夫·埃克倫德說,只要簡單地把走路改為慢跑,便可以多消耗一倍的卡路里。
30歲后身體逐漸變胖
現象二:30歲后身體逐漸變胖
現象:英國研究表明,30后身體逐漸變胖,30歲后新陳代謝會減慢,最多每十年減慢5個百分點。到35歲時,你會比25歲時每天少消耗100卡,45歲時少消耗200卡。這樣導致每年基本上都會長胖,胖8-12磅。
可能原因:新陳代謝變慢或飲食搖擺不定
專家解讀:英國情況跟我們差不多。主要的原因估計是飲食不規律,油膩的東西吃得多,尤其是飯菜多油膩。導致肥胖有三要素:攝入,身體的吸收、利用、消耗。若三者的平衡被打破,就容易發胖。
鴨梨體形尤其腿部肥胖
現象三:鴨梨體形,尤其腿部肥胖
現象:英國研究表明,一些成年女性腿部肥胖,英國大約5%到10%的女性是這種情形。
可能原因:大小腿肥胖可能來自非正常的脂肪積累
專家解讀:鴨梨體形也是肥胖的一種,外表觀察肚子往往不大,但臀部和大腿很粗,脂肪組織儲存在外周,醫學上叫做外周形肥胖,是為鴨梨樣體形。
讓你意想不到的11種肥胖誘因
讓你意想不到的11種肥胖誘因
關于肥胖的原因,最常見的說法是貪吃和缺乏運動。其實,原因遠不止這些。有很多你根本意想不到的誘因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體重。
1.感染了某種感冒病毒株
據刊登在《兒科》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感染上一種特殊的感冒病毒——“腺病毒-36”的兒童比沒感染的兒童更容易肥胖。在參與實驗的124名兒童當中,80%的腺病毒-36感染兒童身體出現了肥胖,比非病毒感染兒童體重高出23公斤。
2.使用空調
2006年《國際肥胖》雜志上一篇文章介紹,長期生活在舒適的恒溫環境中的人感受不到熱與冷,體溫沒有升降變化,也會導致肥胖。例如,美國肥胖患者比例最高的南方家庭空調擁有率近些年不斷攀升,從1978年的37%提高到1997年的70%,就能證明這一觀點。
3.身為職業母親的子女
讓你意想不到的11種肥胖誘因
4.睡眠不足
美國200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睡眠不足導致體內荷爾蒙的一系列變化。例如人體內會出現被視為糖尿病先兆的葡萄糖耐量。同時,睡眠不足帶來的饑餓,乏力都會使人體活動減少,從而引發肥胖。
5.割扁桃體手術
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做過割扁桃體手術的兒童體重會明顯增加。而且在術后的7年內,患者的體重和體質指數都很難降低。體質指數會從手術前的5.5%上升到術后的8.2%。研究人員認為這大概是因為患兒的扁桃體被割掉之后食欲大增的緣故。
6.夜晚開燈睡覺
讓你意想不到的11種肥胖誘因
7.大齡母親的子女
研究顯示,30歲以上母親的子女比25歲以下母親的子女肥胖幾率要高出2.6%-2.8%。
8.生活在受污染的環境中
環境污染會影響人體新陳代謝。例如存在于塑料中的雙酚A等干擾物質和耐火材料多溴聯苯等污染人體之后,就會引發肥胖。此外,殘存于食物上的影響人體激素合成及新陳代謝的殺蟲劑也會引發肥胖。
9.遺傳基因
在科學家新認定的18種可導致肥胖的基因標記物當中,有13種將決定脂肪是否會囤積在人的腰臀部。在科學家找到這些基因的作用時,將會因人制宜,幫助患者找到各自不同的肥胖原因。
10.母親在孕期吃了太多高脂肪食物
在老鼠身上進行的實驗發現,母鼠在懷孕期間攝入大量高脂肪食物,會使子女一出生就體重超標,這主要是因為大量攝取高脂肪食物會使胎盤供給胎兒的營養過剩。而且子女在此后的成長過程中也將會面臨比常人更大的肥胖風險。
11.所服用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