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就是吃飽飯了就想睡覺,實在是困得不行。吃飯吃的越飽就越困,很多人還以為這是一種病,其實不然,這是為什么呢?
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人們飯后感到困倦是因為血糖水平升高抑制了人腦中保持清醒和警覺的神經元。負責這項研究的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丹尼斯·布爾達科夫教授介紹說:“這一研究結果符合生物學的基本原理,因為飯后出現困倦可能是身體在叫我們放松以保存能量。”
人體血液供應原理
人體的血液供應有一定的規律。首先血液在循環的時候主要是為組織器官提供代謝所需要的物質,運走產物。心血管系統的潛在容量是大于全部循環的血量的,如果全身的血管同時舒張,就導致靜血脈不能回心,血液循環就是停止。所以全身的血管,總有一部分處于收縮狀態,一部分處于舒張狀態。這樣血液循環系統就會隨著機體器官組織活動狀況改變,這樣才能適應機能活動和組織器官的需要。吃飯就是因為這個原理,具體是怎么樣的呢?
吃飽之后想睡覺的原因
人體在吃飽了之后,食物進入胃里面,要被胃進一步的攪動,和胃液充分混合才能被攪碎。然后將食物送入十二指腸,再進入小腸,讓其充分的消化和吸收。在胃部攪碎食物的時候,腸胃的運動加強,消化腺的分泌增強,體內的血液就要像胃腸部位集中,幫助食物消化和吸收。這樣就會導致頭部和四肢的血液供應不足,所以就會手腳乏力,想要睡覺。
不同食物也會造成不同的瞌睡
據科學研究表明,這種昏昏欲睡的趕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腦內的食欲激素起作用。當一個人吃飯之后,他攝取的大量葡萄糖會減少這種蛋白質類激素的分泌,讓人感到困倦。所以在食用食物的時候,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會增加人體的葡萄糖水平,讓人疲倦。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則沒有那么強烈的效果,所以午餐也要適當的才吃,也不要吃的太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