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林清玄散文精選》,這是這段日子想要讀的一本書。
在每個早起的清晨,慢慢地讀著那些落入心底的文字,總希望時光緩下來,天不要亮得太快。
在這個快速閱讀的時代,這樣的慢閱讀實屬奢侈。
有時候,覺得自己不是不想一心一意去做一件事情,實在是要做的事情太多,總是想起還有未完成之事,又變得思緒萬分,行事匆匆。
在讀到林清玄入山修行的文字時,真心羨慕,他能有那樣靜心寫文感悟生活的日子。
可是后來在查閱資料時發現,原來選擇入山修行,是因為當時林清玄忙于工作,缺少了對妻子的溝通陪伴,妻子選擇離家,不知去向,自己和兒子在家只能吃著方便面。妻子的離去,給了林清玄心頭一棒,感慨于不知為何而忙,事業再成功,也頂不了生活中的熱飯熱菜。
于是他一念之下辭職了,過上在山中隱居的生活。
林清玄是個高產的作家,30歲時已攬遍當時臺灣所有的文學獎項。他寫的《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印了150版,《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賣了5億元臺幣,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連續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
他曾說,作為作家,我并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作家還是比一般人幸福呀!因為留下了作品,因而保留了時光,鐫刻了情感,使一切逸去的,留下了余音遺響,活色生香。
他筆下的文字,如清風朗月,對這世上的事情,看得見美,感受得到清涼,卻抓不住,只能留在心里。那些讓你熱淚盈眶的人和事,化成文字,變成永恒。
近些年,林清玄少寫散文了,他的精力放在寫報導上。那時他認為自己還年輕,應該利用寫報導磨練自己,覺得以后創作的日子還長著。只是誰也不知生命的長短,在2019年1月23日,只有65歲的林清玄與世長辭。
我想起他那篇《我唯一的松鼠》,林清玄小時候,曾經在路邊撿回一只奄奄一息的小松鼠,經過他悉心照料,小松鼠救活了,長得非常可愛,而且似乎通人性,與他異常親近。
可突然,在某個晚上,由于寫作業寫到深夜,林清玄伏在桌上睡著了。被凍醒時,看見心愛的小松鼠已死在他手中的鉛筆上,那支尖尖的鉛筆刺中了小松鼠的肚子,鮮血流滿了他的手,濺在作業本上。
而那晚的作業是寫自己的名字兩百遍,小松鼠的血滴滿在了寫在作業紙上的名字。
林清玄驚嚇痛苦,第一次感受到了人間悲傷,生命無常詭異。他一生養過無數小動物,可他只承認這只小松鼠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動物,而且永遠啟示著他愛和憂傷。
當經歷的事多了,我們常感嘆人生無常。
我們無法預知生命的長短,那里總藏著一些我們不能解釋,也揭不開的秘密。幸運的是,我們愛的人往往就在眼前,想做的事往往可以馬上去做。
每一個此刻都能成為美好的回憶,成為幸福的當下。
林清玄曾在書中說過:人生最大意義不在奔赴某一目的,而是在承擔每個過程。
這個過程,包括了愛恨離愁,還有人生種種,但是濾過千帆,時間有限,此時最美好的事應該好好待那些你愛的人,做那些你想做的事。
書的封面寫著一段文字:因為有愿望,生命的進程既不是偶然,也非必然。每一步都牽引著下一步,每一個轉彎都面向了不同的方向。人生的許多事都是可以預期,卻也是不可思議。
回想過往走過的路,即使磕磕碰碰,兜兜轉轉,也總是得有時,失有時。望著孩子還在熟睡中的臉,為自己感到欣慰,我從小女孩走來,成為媽媽,從來沒有忘記夢想可以一直追。就做一個點亮孩子心中夢想的媽媽吧,一直在愛中前行。
如果你喜歡我,請點擊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