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是一個天生的藝術家,獨創“瘦金體”,擅長繪畫和書法。
然而,他卻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在他執政初期,就因為大興土木、荒于國政而導致百姓怨聲載道。
又因為任用童貫、蔡京等宦官奸臣,而導致朝廷黑暗腐朽,最后官逼民反。
宣和元年,爆發了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一年后,方臘也率眾揭竿而起。
由于這兩次農民起義爆發的時間較近,所以《水滸傳》中杜撰為是宋江率領梁山好漢打敗了方臘。
其實,宋江的農民起義規模根本無法和方臘相比,小說中的情節和真實歷史也大相徑庭。
宋朝統治的三百多年間,爆發的農民起義不下數百次,宋江的這次起義,無論是從規模角度還是影響力來說,都算不上大。
但由于南宋出版的《宣和遺事》以及后來明朝的《水滸傳》的宣傳描述,使得宋江農民起義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事情。
由于北宋軍事能力較弱,導致對外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只能每年納貢來換取和平。
皇帝昏庸無道,高官貪污腐敗,便只能靠多征收賦稅來填補朝廷財政空虛。
梁山泊八百里水域被朝廷征收為“公有”,要求但凡是進入里面采藕、捕魚的,都必須上交重稅,否則將以盜賊罪論處。
因此,百姓心中非常憤怒,以宋江為首的農民和漁民鋌而走險,利用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復雜地形而起義,并阻殺被派來鎮壓的官兵。
在《水滸傳》中,起義的起因自然也是官逼民反,雖然每個人走向反抗的道路不同,但最終都走向了梁山。
在小說中,有一百零八個好漢,個個勇猛,本事很大,而在真實歷史上,梁山泊僅有三十六個小頭領。
梁山泊雖然有水有魚,但面積不大,僅有八百里左右的湖泊,不能容納太多人。
宋江起義軍后來不得不流動作戰,轉戰到山東各處,以及蘇北、河南和河北部分地區,最終也只有萬余人。
《水滸傳》中,梁山泊的面積設定要更大一些,相當于海南島的三分之一,所以作者將宋江被招降前的人馬增加到十萬多人。
關于宋江的投降過程,真實歷史中:
剛開始,宋朝并沒有重視宋江一伙人,派來剿滅宋江的部隊大多是地方駐軍,都比較弱,所以造成了“官兵數萬,無敢抗者”的這一現象。
宣和三年,宋江起義軍坐船攻打海州(連云港)時,卻遇到了“硬茬”,海州知府張叔夜奉宋徽宗的命令前去剿匪。
張叔夜非常具有經驗,先是張貼榜文:“拿獲宋江者,賞錢萬貫,雙執花紅。”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張叔夜很快便招來了一千多個勇士。
連云港市海州白虎山張叔夜題刻
叔夜用這一千多人設下埋伏,隨后派一小部分士兵引誘宋江等人前進。
宋江一伙人乘船趕來時,眼看著岸上的官兵較少,就決定將船停在岸邊,前來追擊這伙官兵。
卻因此中了張叔夜的埋伏,船只被燒毀,沒有了退路。
在張叔夜的伏兵進攻下,宋江起義軍士氣低落,部下吳加亮(吳用原型)不幸被擒獲,宋江感到大勢已去,只得投降。
然而在《水滸傳》中,宋江等梁山好漢實力較強,甚至于活捉了高俅,僅僅是因為宋江忠義,為了給兄弟們一個好去路,才接受朝廷招安的。
影視劇人物
毛主席非常喜歡閱讀《水滸傳》,常常思考封建社會對于底層人民的壓迫,他贊賞打虎英雄武松這種敢于斗爭的精神,也批評李逵性情魯莽,胡亂殺人。
然而,毛主席曾經是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水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
畢竟這樣就可以讓人民知道投降派是什么下場,讓革命者能夠放棄幻想,不向反動派妥協。
由于小說作者擺脫不了正統封建思想的束縛,或者是當時的時代背景所限,只允許這樣的書籍流傳,導致書中宣傳只反貪官不反昏君這樣不徹底的革命思想。
書中贊揚宋江這樣對皇帝保持忠義的人,而貶低自稱為“鐵天王”的晁蓋,《水滸傳》中晁蓋便因此被安排的早早去世。
在《水滸傳》中,方臘是宋江起義軍的勁敵,在征討方臘后,一百單八將僅有二十七個活著回去了。
唐朝時有一個叫做陳碩真的女子,也曾經起義,有“文佳皇帝”的外號,是睦州人。
方臘深信“睦州出天子”這一封建迷信說法,認為自己有天子之風,也想著當皇帝。
或許是因為想要當天子,小說中方臘被設定的惡名昭彰,作為殘害一方的賊子,對待百姓不仁不義、加重賦稅、隨意殺戮。
在宋軍來臨時,許多原本在方臘統治下的百姓、和尚都主動助戰宋江。
真實歷史中,宋江是否真的前去征討方臘尚有爭議,而真實的方臘起義軍,雖然同樣作惡多端,但也有些可取之處。
和宋江為了生計被迫起義不同,方臘家中有漆園(專門種植漆樹的園子),靠著經商為生,在宋朝日子過得還不錯,卻因為不滿朝廷對自己的剝削而反抗。
方臘住在睦州(杭州淳安),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信仰摩尼教。
方臘起義
傳教向來是宣傳思想、吸收信徒的好方法,方臘利用教中所倡導的“是法平等,無分高下”的主張,團結了很多貧困失業的人。
浙江這些百姓深受宋朝壓迫剝削,胸中原本就滿懷怨氣,方臘所主張的錢財共享,教友互助,讓起義人員能真心擁護他。
宣和二年,方臘自稱“圣公”,以征討朱勔為名,發動起義。
朱勔是“六賊”之一,經常在蘇州搜刮錢財、勒取奇花異石,獻給宋徽宗,導致中產之家破產,百姓不得不賣孩子交錢來滿足他。
“老百姓辛苦耕種,卻要被做官的全部盤剝,你們甘心嗎?”
方臘慷慨激昂的發言,果然換來了臺下眾人的大聲回答:“不甘心”。
方臘在起義軍內部設置了官員,按照頭巾的不同來區分起義軍身份等級。
雖然這幫起義軍在起義前大多是被剝削的良善百姓,但是他們起義后,卻也開始作惡,為了擴大勢力,便用了燒毀房屋、掠奪婦女金銀等方式逼迫良民加入。
十天左右,起義軍的規模已經擴大到數萬人,他們之間用鬼神之說互相煽動。
起義軍對于宋朝的官員非常殘忍,不管是否貪污,但凡是捉住了,都要“割肉斷體,取廢腸,熬膏油。”
總之,就是用盡各種方式來折磨宋朝官員,來報復當初被壓迫之仇。
對于普通百姓,他們也不放過,比如在進攻杭州時,郡守棄城逃跑,起義軍不僅將小官吏士兵給殺死了,還放火燒了杭州六天,導致平民死傷者無數。
由于宰相王黼妄圖粉飾太平,故意不將方臘起義一事上報宋徽宗,使得這支起義軍隊逐漸壯大。
最終竟然成為了擁有三十萬人,割據在江蘇、浙江、安徽和江西一帶的強大勢力,他們將蔡京的祖墳都給挖開了,各地人民都紛紛擁護。
方臘十月起義,雖然朝廷十二月才收到消息,可是朝廷僅僅用了一個月,就將十五萬大軍調到了前線,給方臘造成了沉重打擊。
這十五萬大軍跟原本對付方臘的地方軍不同,也遠遠強過農民為主的起義軍。
由于武器裝備不足,未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等原因,方臘的起義軍被朝廷大軍各個擊破,最終方臘被俘。
因此可以說,方臘的起義軍數量、規模和影響力,比宋江要大不少,就連朝廷派來對付方臘的軍隊人數,都是派來剿滅宋江的很多倍。
從時間上看,宋江在宣和三年二月份向宋朝投降,而這時,方臘已經被宋朝大軍打得四處逃竄。
雖然最終方臘在四月份才被抓捕,理論上有交戰的可能,但是很明顯這無需宋江出力。
從地理位置上看,當時的交通并不發達,若是宋江投降后,部下不休整,馬不停蹄的日夜兼程,可能會在方臘被俘之前趕到。
但此時宋江的軍隊未作休整,恐怕戰斗力也不太強。
因而,宋江必定不是攻打方臘的主要力量,方臘是被宋軍打敗的。
至于宋江有沒有去征討方臘,毫州知府侯蒙曾經上書推薦過宋江,希望宋徽宗可以給他個機會,讓其征討方臘,將功贖罪。
然而,宋徽宗并沒有批準這個奏折。
然而在《三朝北盟會編》中,是可以找到宋江隨軍攻打方臘的記載,這也是部分人認為宋江參與了征討方臘的原因。
可是,宋朝真的能信任這個剛剛投降的強盜去征討方臘農民起義嗎?
總之,這仍舊存有爭議。
至于兩人的結局,方臘在被俘的同年八月被處死的。
《水滸傳》中,宋江是被朝廷的毒酒毒死的,在宋史中,宋江的結局并沒有明確的記載,很有可能在交出隊伍后,便慢慢隱退了。
從動機角度看,宋江的起義軍只是想要滿足吃飽穿暖,并未動搖宋朝的統治根本,而方臘的起義卻是想要帶來更大的社會變革,號召了更多的窮苦百姓共同參與。
因此,宋江的起義比方臘的起義差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