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三陽開合樞闡釋(劉文澄)
太陽(開)、陽明(合)、少陽(樞)。
太陽宜開,主外,開則陽氣敷布體表,陰陽合一,氣血周流,四肢強健;開之太過屬太陽傷風,自汗、嗇嗇惡風、淅淅惡寒。太陽不開,少陰氣化不升,小便(屬濁氣)難下。因此少陰虛寒者,凡遇太陽玄府閉塞即少加開太陽之專藥(麻黃) 佐之,事半功倍。
陽明宜合,合則腐谷化食;合之太過,津液被灼,谷食干結胃家實;開則太陽陽明合病,下利清谷。“陽明為合”,合是指它聚合陽氣(少陰與厥陰之氣)于胃腸道,這樣才能腐熟水谷,蒸化水津,傳導化物,化生精氣,把水谷之氣轉化合成為人體的陽氣與津液,并以陽氣為主。胃腸道這種轉化的能力,就是陽明之氣的功能體現。
少陰化氣與少陽相火是陽明之火的根本,起著產生與調節陽明之火的作用,又靠自身的水谷精微所產生的陽氣充養。陽明之氣的功能,尚需要手足少陽與手足太陽這四腑的配合,才足以完成它腐熟水谷,傳導糟粕等,從而產生陽氣與津液的作用,這叫做“二陽合明”。
少陽為樞,少陽為厥陰之余氣,樞轉厥陰、太陰,樞機不利則清陽不升,濁陰難降,二便清濁不分,大便稀溏,小便混濁。
太陰(開)、厥陰(合)、少陰(樞)。
太陰宜開,主內,開則清升濁降,合則腹滿食不下,大便秘結,氣喘懶言。開之太過,必自下利,大便稀溏。
厥陰宜合,合則肝血足清陽升,四肢暖;開則女子陰冷宮寒,少腹冷痛,男子囊下濕,陰囊縮,男女四肢厥冷色青。
少陰為樞,轉樞太陽、陽明之氣,少陰宜氣化,少陰氣化則小便自如,膀胱開合有度,身體輕健;氣化不利則樞機不轉,小便清冷而長,或點滴難下,脈微細,但欲寐。所謂少陰的機能就是心腎的若干主要機能的體現。少陰的陽氣來源于腎中元陰元陽,即命門之火及心之君火。它樞轉敷布、溫煦著全身臟腑組織,是生命之根。它一方面溫煦著太陰脾家與陽明胃家,使陽明得以“合”,太陰得以“開”,使水谷之精得以形成與敷布全身,并受水谷之精的不斷充養,以維系自身的恒存。能藏精化氣,使太陽有充足的陽氣敷布于表,司其衛外的功能,以及使水津排泄,這是少陰作為太陽之里的很重要的機能,其陽氣又游離敷布于少陽,以使氣液樞轉全身上下、內外,協調全身。
三七
內經所言病機十九條均以六氣劃分,察者當一目了然,其間所云火熱大有區別,熱為君火,火為相火。君火以明,內陰外陽,從離。陽過則當救陰,如傷寒論中黃連阿膠湯、炙甘草湯及諸瀉心湯之屬;相火以位,外陰內陽,從坎。陰過則當救陽,如傷寒論中四逆、真武、附子湯之屬。自河間丹溪顢頇孟浪,混淆火熱,誤以為實火可瀉,妄立瀉火之法,遂啟千古殺機。不知相火不可直折,但可扶其歸位。陰虛則滋陰以斂之,陰盛則破陰以收之。以其為生氣之根,壽命之元也。
君火過明為陽明不合,以清瀉。
相火逆升為少陽不降,以和解。
陰盛格陽為太陰不開,以溫通。
陰虛不攝為厥陰不合,以滋斂。
陽明 —— 卯酉之紀
少陰-- 子午之紀
太陽 —— 辰戌之紀 上為離卦,天氣所主
太陰-- 丑未之紀
少陽—— 寅申之紀
厥陰-- 巳亥之紀 下為坎卦,地氣所主
以上為火水未濟卦,陽明與太陰交換(天氣降),澤山感;少陰與少陽交換(君相和);太陽與厥陰交換(地氣升),雷風恒;則成水火既濟卦,生機從此運化,萬物由此萌生。
妙!
取易學的「互卦法」,以主次先後為卦上下之排序:
陽明與太陰交換(天氣降),澤山感;
(天氣降)陽明陽爻降為主而先,成澤卦;太陰陰爻升為次而隨其後,成艮卦;先後而成上澤下艮 ─ 澤山感。
少陰與少陽交換(君相和)
(君相和)少陰與少陽皆為陰爻,互換後,卦不變,故 君相和。
太陽與厥陰交換(地氣升),雷風恒;
(地氣升)厥陰陰爻升為主而先,成震卦;太陽陽爻降為次而隨其後,成巽卦;先後而成上震下巽 ─ 雷風恒。
火水未濟互卦為水火既濟。
愚者一悟,不知對不對,請三七老師指教!
呵!我找到了,上次學習《開啟中醫之門》的筆記:
地支表六氣,《內經》作了明確的序號規定,並且與地支相對應:
﹝主要表述六氣司天的因素。﹞
巳亥 初之氣 厥陰風木﹝一陰﹞
子午 二之氣 少陰君火﹝二陰﹞
丑未 三之氣 太陰濕土﹝三陰﹞
寅申 四之氣 少陽相火﹝一陽﹞
卯酉 五之氣 陽明燥金﹝二陽﹞
辰戌 六之氣 太陽寒水﹝三陽﹞
當然,三七老師是根據「陰陽開合樞」的運轉機理,將六經六氣重新排列組合成離坎二卦,
從而也首次揭示了「陰陽開合樞」中,由「火水未濟」到「水火既濟」的易學哲理。
三七老師說:「生機從此運化,萬物由此萌生。」
大道至簡!
巳亥 初之氣 厥陰風木﹝一陰﹞,配巽卦。
子午 二之氣 少陰君火﹝二陰﹞,配坎卦。
丑未 三之氣 太陰濕土﹝三陰﹞,配坤卦。
寅申 四之氣 少陽相火﹝一陽﹞,配震卦。
卯酉 五之氣 陽明燥金﹝二陽﹞,配兌卦。
辰戌 六之氣 太陽寒水﹝三陽﹞,配乾卦。
太極陰陽六氣合一圖
此圖左側的太陽、少陰與陽明組成一個離卦,右邊的太陰,少陽與厥陰組成一個坎卦,坎離交媾合成一氣,無病,一氣分之為六,六氣升降出入異常則病。
▇請教三七先生當歸四逆理中湯的奧妙何在?
白術5,黨參5,炙甘草5,干姜5,黑附子6,當歸7,桂枝8,白芍3,細辛3,通草2,桃仁3,大棗2枚(掰開)
◆ 附子理中開太陰引陽入陰,從右路降,使相火安位;
當歸四逆合厥陰導陰出陽,從左路升,使君火靜明。
▇先生曾在他帖提到:
離中陰,坎中陽,升降之機此內藏。
左邊升,右邊降,柴胡桂枝干姜湯。
同為「左升、右降」,請問是否為病位深淺不同呢?
◆
不是深淺不同。(病在三陽為淺,病在三陰為深。)
柴胡桂枝湯中:桂枝開太陽,柴胡降少陽。
當歸四逆理中沖劑中:附子理中開太陰,當歸四逆合厥陰。
◆劉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