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包過夜,女主人床頭的紅繩就像是一條人品檢測線,稍有不慎就要接受嚴厲的懲罰,保證你以后再也不敢逾越。
近年來,隨著草原旅游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到大草原進行一次放空自我的旅行,一睹大草原的遼闊和成群的牛羊,感受那一份天高云闊和游牧民族的熱情和奔放。
可是,很少人能夠有機會住進牧民自己的蒙古包里,而遇上女主人在床頭系紅繩,那更是千載難逢的事情。
游牧民族是以游牧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為了適應高寒干旱的氣候條件,他們形成了游動放牧的生活方式。
通過持續輪換使用不同的草場,實現了牛羊群的放牧養殖,也對高原稀缺的水資源起到了關鍵的保護作用。
游牧民族按照季節將放牧畜群的牧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牧場,每個牧場都有各自的特點和作用,少了任何一個都無法抵御高原的考驗。
春牧場是牧民開墾播種的地方,春季到來,整個山谷都躁動不安,牧民們砸冰引渠、開墾播種。到了四月份,氣溫回升,積雪開始融化,母羊產羔完畢,大家都開始為即將到來的新一年的轉場開始忙碌。
春牧場是牧民和牲畜休養生息的地方,一般持續時間很短暫,有時候也就一個多月的時間,春季轉場是遷徙游牧生活的開始,人們期盼來年收獲豐收。
夏牧場是一年到頭最忙的地方,但也是游牧民族小孩子最喜歡的時節,這段時間是暑假假期,長達四個月之久。
在這段期間里,水草豐盛,氣候溫和,男人們負責畜群的放牧,讓牛羊群吃最好的草,長更多的膘,以防御冬季的寒冷。
女人和孩子則在家里忙著給羊羔斷奶,燒茶打馕,擠奶剪毛并制作各種奶制品,這段時間最辛苦,但也最有收獲。
秋牧場代表著游牧民族大團聚的時節,大家從高海拔的夏牧場轉過來,集中居住在一起。這個時候,牛羊肥碩,農作物豐收,大家齊聚一堂,歡聲笑語。
除此之外,秋季還是給牲畜配種的關鍵時刻,牛羊群的配種時間直接決定羊羔的出生日期,否則很可能因為無法抵御嚴寒而夭折。
在冬季,11月份牧民就要轉場到自己的冬牧場,在以后的數月時間里,最低氣溫達到-30攝氏度,牧民要在天寒地凍的環境里,徒步5000米去放牧。
因為晝短夜長,天不亮就出去了,如果遇到暴風雪天氣,人和牛羊都有可能被困在在冰天雪地里。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正因為如此惡劣的環境,再加上這樣“居無定所”的生活方式,迫使牧民需要不斷地進行搬家,更換居住的地方,不時往返于各個不同的草原牧場。聰明的游牧民族為了讓生活更加方便,發明了移動的房屋——蒙古包。
蒙古包又叫穹廬、氈帳,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改善,現在的蒙古包通常由架木、苫氈、繩帶三大部分組成,與城市里水泥磚瓦打造出來的房子有很大差別。
對于大多數人來講,草原、羊群,蒙古包,幾乎成為內蒙古草原的代名詞,很多人到內蒙古去旅游,總希望能夠親身體驗一下住在蒙古包里的感覺。
而事實上,這蒙古包的確有很多優點和特點,而且住起來,感覺和城市里的鋼筋水泥絕對不一樣。
首先,蒙古包最大的優點就是方便拆裝,能夠很好地解決游牧民族頻繁搬遷的需求。正常來講,一個熟練的人只需要兩三個小時就能完成一整個蒙古包的搭建。
而要想運輸一頂蒙古包的材料,只需要兩頭駱駝和一輛游牧民族常用的勒勒車就可以輕松實現。
其次,蒙古包室內采光和空氣流通都很好,能夠做到冬暖夏涼,可以說是世界上少有的生態環保居室。
細心的人會發現,大部分的蒙古包都是東南方向,這是太陽升起的方向,不僅是一種信仰而已,更多的是為了抵御嚴寒和冬雪。而蒙古包雖然樣式略有區別,但是大部分的蒙古包通體白色,而且還具有計時功能。
這個臨時住所,憑借天窗和圓形的哈納網格以及呈傘狀的奧尼頂,被牧民稱為“天然鐘表”。千百年來,無數牧民依靠太陽照在天窗上的程度來辨別時間,而精確度能夠達到分鐘。
不過,蒙古包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空間有限,不像咱們普通房子這樣有三居兩室十分寬敞,能夠分成多個臥室。游牧民族一家人通常住在一個蒙古包里,如果有客人到來,很難安排住宿。
然而,游牧民族又偏偏是一個十分熱情好客的民族,只要有朋自遠方來,都會拿出最好的酒肉牛奶招呼客人,還會很客氣的同意客人的留宿請求。
而此時,就會面臨一個十分尷尬地問題,客人來了到底住在哪里?總不能和主人一起同住一張床吧?
一條紅繩,是熱情好客的游牧民族對待生活態度的最好詮釋。
要是放在我們身上,肯定不會同意與陌生的客人同處一室,更不會冒然允許客人與自己睡在同一張床上。可是,性情豪爽,不拘泥于繁文縟節的游牧民族卻并不像我們這樣小心翼翼。
而且草原遼闊人煙稀少,通常幾十公里不見一戶人家,如果拒絕客人的留宿請求,就是將他推向危險的邊緣。
所以,蒙古族自古就有著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如果有客人到來,他們會認為是一件很快樂而榮幸的事情。
要是與客人相談甚歡,主人就會認定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就會敞開心扉與你交流,還會認為你是可交之人。
這時,不管你是否要堅持繼續趕路,還是本就有留宿的想法而羞于開口,主人都會十分熱情而真誠地邀請你留宿一晚,吃飽喝足后在第二天繼續前行。
這種風俗習慣不僅體現在時常外出放牧的男人身上,在家里負責游牧生產的女人,往往也不會拒絕客人的留宿請求。
然而,在睡覺時,因為只有一個炕,熱情的蒙古族人又絕不允許讓客人打地鋪,所以只能讓客人和自己睡在同一炕上?而且蒙古族還有一個特別的禮節,通常是女主人挨著客人就寢。
但男女有別,此時女主人就會在家人與客人之間放一條公司的繩子,或者干脆將自己綁蒙古袍的紅色腰帶放在榻上,以此來表示男女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警示對方不能逾越這條紅繩。
這條紅繩,既是實實在在的界線,也是一種道德的底線。如果碰到比較本分的客人,看到這條紅繩,晚上睡覺時一定老老實實,蜷縮在一邊保證不碰觸到主人的一毫一厘。茫茫大草原,別人好意收留,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有任何非分之想,務必會恪守這人性的底線。
然而凡塵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謙謙君子,用這種簡單的方式來檢驗人品,最后只能防得了君子卻擋不住小人。
有些不老實的客人,趁著男主人不在家動手動腳,逾越了紅線;有些人在睡著后忘乎所以,不小心碰亂了紅繩,結果往往都會受到游牧民族特殊的懲罰。
第二天早上起床,如果放在兩人之間的紅繩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那蒙古包的主人就會認為這個客人是值得深交的朋友。會更加真誠地對待,不僅將家里儲存的好酒好肉拿出來招待,臨走時,還會送上一些奶制品作為禮物饋贈。
然而,有些人就是守不住這條紅色的“分割線”,做出不該做的事情。
一些睡覺不老實的人,或者大大咧咧不懂感恩的人,睡覺時肆意在本就有些擁擠的炕上翻滾,霸占了別人的地盤,影響主人一家的休息。
還有些人就在有意無意之間碰觸到主人的肢體,造成不必要的尷尬和麻煩。第二天早上起床時,如果被男主人發現放在床中間的紅繩被人動過,歪七扭八地放在那里,主人就會認為這個客人心術不正。
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主人都會將客人看作是一個不值得交往的人,也是一個不值得信任和幫助的人。
此時,蒙古族人就會使用他們特有的懲罰方式來警告客人,以起到威懾的目的。
如果遇到脾氣比較好的主人,往往會冷言冷語待之,然后將客人驅趕出自己的蒙古包,道不同不相為謀。
要是遇到彪悍沖動的主人,一大早就會將你從蒙古包里拉起來,然后給你狠狠地灌上三大碗白酒。
如果你不順從地喝下去,就說明你心中有愧,做了對不起他的事情。可要是為了證明清白,一口氣喝下去三碗酒,這一天的行程就報廢了,在荒郊野嶺下能夠走多遠更是未知數。
所以,不要以為這懲罰很輕,沒有力度。其實則不然,牧民用最簡單的懲罰方式,完成了對客人身體上和心理上的雙重懲罰,足以刻骨銘心。
三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有的風俗習慣。如果有機會去蒙古族旅游,受邀進入蒙古包一座,一定要提前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不要鬧出笑話,更不能因此得罪主人,辜負了牧民朋友的好意。
提前做好旅游攻略,不僅能品嘗當地的美食佳肴,還能充分體會當地的風土人情,這這趟旅行更有意義。
比如,在進入蒙古包前,一定要先禮讓長輩和老人進屋,不能毫無顧忌地第一個走進去。
進去后,無論主人多么熱情,一定要請長輩和老人先入座,然后客人才能入座,而且男人坐在西邊,女人坐在東邊,切不可亂坐位置。
這時,主人會端來熱騰騰的奶茶給客人,還會用炒米和各式各樣的奶制品招待客人。此時,你不要太過客氣直接拒絕,也不要假裝斯文,只吃一點點,這都會讓主人誤以為你不喜歡,讓他們傷心。
而且,在吃這些東西時,切勿站起來,一名要坐下。敬茶時不要滿杯,更不要隨身掏出筷子進食,這些都會引起主人的不滿。
游牧民族的內心對這些禁忌一直都有所敬畏,無論在你看來是否科學,但作為客人的我們一定安充分尊重這些風俗習慣。
最后,享受美食和熱情地招待后,如果碰到女主人在床上系紅繩,說明人家愿意留你在窄小的蒙古包里過夜,這是對你莫大的信任。
留宿時,一定要小心翼翼,再謹小慎微都不為過。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代表了蒙古族人對客人的尊重,這種信任和尊重,是無法辜負的善良和淳樸。
切不可一時大意造成不必要的誤解,更不可恩將仇報,做出對不起主人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