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線上流量紅利見頂時,互聯網巨頭們逐漸將目光轉向了還有待“開發”的銀發人群,比如中老年社交賽道上就已經出現了不少產品,不少大廠也開始加注銀發社交賽道。那么中老年社交是不是一門好生意?本文作者做了解讀,一起來看。
資本又盯上有閑(也可能有錢)的中老年人。
有一種說法是:“70后”是網絡難民,“80后”是網絡移民,“90后”是網絡的原住民。被“不予置評”的70前,則被視為互聯網邊緣人群。
然而,在流量內卷趨勢之下,中老年人手握的屏幕也可能藏著最后一塊流量洼地。
加上人口結構老齡化加劇,老年人消費能力也被視為潛在的“金礦”。不止偏愛各種保健品,他們在社交娛樂上的精神需求同樣強勁。
隨著資本和大廠爭相入局,銀發社交的風也刮了好幾年。只是,就像互聯網大佬玩不轉00后社交一樣,中老年社交賽道尚未沖出一款現象級產品,更有不少項目折戟沉沙。
資本覬覦已久的中老年人社交,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中老年人社交賽道不缺好故事。
兩個月前,美篇攜手知名演員何冰演繹了一個主題為“看見不一樣的中老年人”的廣告片《前浪》。
片中講述的是一群花甲古稀之年的大爺大媽“乘風破浪”的故事。他們有的涉獵騎行、登山、健身,挑戰極限運動,有的玩轉搖滾、攝影、T臺、Cosplay…….看起來比年輕人還會玩。
曾幾何時,很多人對中老年人的認知還停留在“排斥新事物”、“學習能力差”、“古板守舊”等刻板印象上。
互聯網時代更是如此。中老年人一直被視為亦步亦趨的“數字移民”或被拒之門外的“數字難民”。
實際上,中老年人和互聯網的故事,遠沒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
作為互聯網最后一塊流量洼地,中老年人早就是互聯網公司爭搶對象。在政策推動下,各大主流App進行了適老化改造。
淘寶、抖音上線“長輩模式”,快手、喜馬拉雅推出“大字模式”,美團上線“語音交互模式”,滴滴上線“助老模式”…….
除了軟件,手機、平板等硬件廠商也想方設法降低中老年人的使用難度,開發出簡易模式,放大logo、簡化頁面設置甚至仿物理鍵等方法…….
與其說是在響應政策,不如說各大軟硬件廠商是在未雨綢繆,爭相拉攏中老年用戶。
中老年人融入了互聯網。他們擁有大把時間消遣娛樂,甚至比年輕人更愛網上沖浪。
據CNNIC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國51.1%的中老年網民日均上網時間超過4小時,而彼時全年齡段網民日均上網時間才不過3.74小時。
還有人描述了一個非常典型的老年人網絡生活縮影:用美篇或小年糕導入手機里的照片,制作帶BGM(背景音樂)的視頻,用糖豆學習廣場舞,用抖音、快手刷短視頻,用微信、QQ聊天,用頭條、網易看新聞,用拼多多、淘寶購物,最后用全民K歌、開心消消樂消磨時間。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老年人消費能力也是一個潛在的金礦。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4億,占比18.7%。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突破3億。即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超過60歲的老年人。
從更長時間跨度看,2053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4.87億。據國家社科基金《養老消費與養老產業發展研究》課題組測算,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消費市場將達60萬億元。
與上一代相比,以60后為代表的“新退休人群”消費能力和意愿更強。繼“粉絲經濟”、“單身經濟”之后,“銀發經濟”也正成為當下最硬核的消費新勢力。
相比各種保健品,這屆中老年人在社交娛樂上的精神更為強勁。有調研發現,他們花在社交娛樂教育上的錢,比買保健品的錢還要多。
在很多人仍信奉“得年輕人得天下”的時候,嗅覺靈敏的資本早已開始布局中老年人社交賽道。騰訊投資、IDG、BAI、順為資本、經緯中國、真格基金等爭相涌入。
2022年剛開年,資本就將目光鎖定在了中老年人群體。
先是中老年在線興趣社區“紅松學堂”拿到由BAI資本領投,老股東經緯創投、創世伙伴資本以及藍馳創投跟投的一億元融資,刷新該領域最大單筆融資紀錄。
隨后開課吧旗下中老年興趣學習平臺“明椿學社”就在不到兩個月里完成兩輪融資。其中一筆是國內知名醫藥和大健康企業領投的千萬元級別戰略融資。
一時間,中老年人群體仿佛再次成為資本寵兒。其實,早在2015年前后,一場押注“大爺大媽”市場的戰斗就已經打響。
彼時全國掀起一波廣場舞熱,中老年人文娛社交需求日益高漲。資本和創業者也開始荒拓試水。
小年糕、糖豆廣場舞、樂舞、就愛廣場舞、跳跳舞、樂退族等一批輕型社交平臺相繼上線。
其中,糖豆視頻是廣場舞社區典型代表。其于2015年9月上線,在2016年拿下4輪融資,2019年又拿到新一輪融資。至此累計獲一億美元融資。背后資本包括騰訊投資、順為資本、IDG、GGV、紅點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
作為圖文創作分享工具的代表,美篇也是備受資本追捧。其于2015年3月成立,先后獲得騰訊、經緯創投、真格基金、芒果文創等投資機構6輪累計1.8億元融資。
美篇最初定位為全齡段用戶圖文創作工具。2021年9月開始從圖文工具轉型為“不惑后”內容社區,目標受眾開始變為中老年人。
總體來看,此時很多創業項目切入點集中在廣場舞、圖文創作工具、視頻相冊制作及短視頻等內容服務上。
為了搶占銀發社交風口,很多資本投資了不止一個領域。
社交“一哥”騰訊可能是中出手老年人社交項目最多的公司。糖豆、美篇背后都有騰訊?身影。
而BAI資本除了投資興趣社交賽道的紅松學堂,還投資了文娛賽道的鑼鈀科技。
2019年,上線兩年的微信小程序風頭正盛,支撐了很多中老年社交領域的小程序創業。
小年糕、全民K歌、票圈長視頻、糖豆等產品都趕上微信小程序的風口,在銀發市場迅速發展,攫取一波流量紅利。
有聲影集制作工具小年糕在微信推出小程序功能后,便及時推出自己的小程序。2019年其小程序用戶規模長時間位居第一,總用戶量超5億,月活超2億,廣告月營收破千萬。
成立于2019年的紅松學堂最初也寄生在微信生態中。在小程序上跑通業務模型后,繼而推出獨立App。
紅松學堂致力于中老年人群“興趣社交”,提供在線文娛、直播課程等社群服務。通過“小站”模式,整合各地師資,涵蓋聲樂、樂器、書法、繪畫、舞蹈等數百個專業。
2019年7月的一份小程序Top100榜單顯示,中老年人聚集的小年糕、全民K歌、票圈長視頻、糖豆視頻、看一看歡樂頻道均躋身小程序用戶規模前15名。
2020年是老年人社交賽道的?一道分水嶺。微信流量紅利見頂,一些平臺開始走下坡路。而資本的態度也由熱轉冷。?
這一年,小年糕小程序用戶規模下降六成排在第15位。快手推出的中老年人音樂相冊制作小程序沒堅持半年便“停運”。很多工具型產品也面臨轉型,內容社區就是主流方向之一。
2020年也是中老年人社交賽道融資低谷。資本不再提供充足“彈藥”,不少頭部玩家的融資也大都停留在2019年及以前。
互聯網大廠一向信奉“得年輕人者得天下”。騰訊、陌陌、微博等老牌社交平臺以及B站、soul等都想抓住00后。
騰訊曾于2019年推出10款社交應用,包括貓咪,輕聊,有記,朋友,回音,燈遇,歡遇等,試圖通過廣撒網避免社交帝國出現任何縫隙。
即便如此折騰,目前市場上仍沒有出現一款真正專屬年輕人的社交應用。讓人不禁懷疑,Z世代社交可能藏在元宇宙里。
馬化騰曾表示:“當初做QQ的時候我們還年輕,但隨著歲數變大,發現很多年輕人喜歡玩兒的我們看不懂。”
就像互聯網大佬玩不轉00后社交一樣,老年人社交也是個難啃的骨頭。資本前赴后繼入場,讓不少中老年人社交項目如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但也有不少折戟沉沙或鎩羽而歸。
2015年被稱為廣場舞元年,2年時間里曾有60余款廣場舞App上線。但經過一番大浪淘沙,大多數都因未能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而停擺或轉型。
糖豆是為數不多的幸存者,甚至通過自身迭代坐上廣場舞社交頭把交椅。一方面得益于起家早,自身成績突出。也因為傍上了資本大佬而獲得充足“投喂”。
2017年,糖豆開始嘗試變現。在社區內上線“豆商城”,也在內容里加塞了不少電商和醫療信息流廣告。但彼時其電商轉化率還不足萬分之一。
即使是于年初剛拿到億元融資的紅松學堂,也不過聲稱“服務超千萬退休人群,擁有數千名站長”,體量和規模都有待進一步發展。
3月初,有唱吧員工爆料稱,唱吧將強制裁員,中老年業務線將被全部砍掉。
唱吧于2021年年底剛推出中老年文娛教育平臺“花生大課堂”,為中老年人提供包括國畫、聲樂在內的免費直播課程。據業務負責人透露,花生大課堂看似在做教育,其實還是偏娛樂和社交。
這個切入方向與中老年興趣社區“紅松學堂”類似,但兩者的命運卻截然相反。紅松學堂剛拿到賽道最大一筆融資,而花生大課堂業務卻已經沒有相關入口和App。
很多中老年人社交項目停止運營,背后原因有很多。不過,本質上還是商業化變現難。電商、廣告、直播打賞、付費課程、會員增值服務等諸多變現模式,都未能在老年人社交上得到有效驗證。
即使是對外宣稱用戶量超過5億,月活用戶上億的小年糕,廣告收入也只有千萬量級。
此外,多數老年人社交產品還面臨著主流app的圍追堵截,被替代性極高。
抖音、快手為打破流量困境,將目標人群拓寬至老年群體。
抖音通過邀請明星入駐,扶持了濟公扮演者游本昌、末那大叔、小頑童爺爺等一批大號。快手則通過舉辦廣場舞大賽,扶持有流量的老年網紅,以及增設中老年垂直領域的創作內容等。
此外,小紅書也推出“友友視頻”,試圖給中老年人“種草”……
對于中老年人而言,興趣與圈層是滿足社交的兩個錨點,所以興趣課程和UGC內容是中老年社區產品主流內容形態,同時又要具備一定的流量入口。
然而,同時滿足這些條件并不容易。而且社區類產品盈利難也是不爭的事實。小紅書估值200億元但變現之路仍然坎坷。B站業務更是連年虧損,股價膝斬。
中老年人群體是一個充滿結構性機會的增量市場。資本和大廠仍會押注銀發社交賽道。老年人社交項目如何做好商業化變現,還需要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