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的收益,一周就虧完。”
“買理財就想安安全全的混個穩健收益,結果本金都虧損了。”
“R2級別的理財也能虧本?”
最近這一周,對于持有銀行理財的投資者可謂是非常不友好,一向穩健的銀行理財出現了集體大幅回撤。加之大部分買理財的投資者,其風險偏好以及風險承受能力都很低,說白了大部分理財投資者認為買銀行理財就是存了一款利息更高的定期存款。可沒想到換個地方存錢現在變成了換個地方虧錢,這巨大的心理落差自然使人不適。那理財究竟為什么虧錢?我們該怎么辦?未來又該如何避免呢?聽我一一給你道來。
01
認清現實——理財產品不是絕對安全
首先,大家一定要清楚一點,銀行理財產品,特別是這次回撤較大的R2風險等級理財產品,主要的投資方向就是各類債券,跟債券基金基本沒有區別。你以前認為理財產品安全,并不是它真的安全,而是因為制度設計的缺陷。隨著國家打破剛兌政策的出臺,理財產品紛紛轉化成了凈值型產品,制度的缺陷被堵住了,理財產品就像與其投資方向基本一致的債券型基金一樣,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收益波動甚至本金的損失。
其實,這種情況之前也不是沒發生過,今年的2月和3月,以及2020年的5月到7月,萬得債券型基金指數均出現過大幅調整。只不過由于次數比較少,所以很多投資者還是認為銀行理財就是穩,就是能保本保息。
WIND債券型基金指數走勢圖
本次債市調整的原因,市場上眾說紛紜,但是因為債券市場的專業性較強,很多邏輯大家看了也是云里霧里,所以接下來我主要以白話解釋兩個主要原因。
02
原因一——債家不幸國家幸
債券作為一種避險資產,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因為其到期還本付息的特性受人追捧,同時還受益于國家為了刺激經濟降低利率導致的債券價格上升,所以是經濟衰退期的最佳金融資產,可以簡單記作“債家不幸國家幸,國家不幸債家幸”。
但近期由于國內防疫政策出現變化,加上樓市拯救計劃的啟動,讓投資者對國內經濟恢復的信心有所增加,“債家不幸國家幸”的情況發生了,債券市場的投資者們看好未來中國經濟的恢復,債券市場自然迎來了調整。
03
原因二——之前漲得太多
在一眾金融資產當中,股票跟債券的知名度最高,又常年處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對立關系,所以就有了股債性價比這個系數的出現。股債性價比數值越高,證明股票投資價值越大。而在上周五,萬得全A的股債收益率達到了3.27%,處在近十年的高位,證明目前這個時點股票類資產的性價比遠高于債券類資產,這個數值雖然不能確定準確的頂部跟底部,但是作為資產配置的風向標還是很有效的。
也就是說,債券的收益率本來就是一點一點積累來的,說成是撿餅干渣也不為過。而當債券市場處在性價比較低的位置,一旦出現任何風吹草動,債券市場的資金瘋狂離場就不奇怪了,進而引起了一系列的負反饋機制,引發了債市更大的下跌。
我一位銀行朋友對于這次債市調整還是很準確的:“酒是一口口喝進去的,但是吐是一下全吐了”
04
該怎么辦——專業+資產配置
因為債券市場的大幅調整已經發生了,所以我們解釋完原因后,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當下該怎么辦的問題。那我的建議是,如果你近期的資產回撤讓你感到寢食難安,那你還是應該贖回一部分理財,轉入到保本保息的券商收益憑證、銀行大額存單當中。因為按照目前的態勢以及歷史經驗來說,本次債市的調整還未結束。
從長期來看,未來一旦經濟開始恢復,貨幣政策便很難持續寬松,近幾年持續走牛的債市可能就會告一段落。那個時候“權益類資產+保本保息類產品”的組合才是性價比最高的資產配置方式。
一次的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斷重復相同的錯誤。我們每個人都要明白一個道理,經濟周期有興衰交替,自然會帶動金融資產的此消彼長,從來就不曾有過長盛不衰的金融產品。所以唯有做好資產配置,才是投資的正確打開方式。關注我,我們一起學習正確的資產配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