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看了很多課外書,語文成績就一定提高?孩子們在寫作文的時候就能得心應手?寫作和閱讀有沒有必然的聯系呢?有的,閱讀和寫作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是學習能力提升的關鍵。但是從閱讀的影響轉化成寫作的能量,中間還需要一座橋梁,而建設橋梁的任務是需要家長來引導。
家長如果正確輔導孩子,那么把閱讀能力轉化成寫作能力,就是一件既精準又高效的轉換。我們語文老師常說,那些特別會寫作文的學生背后,都有一位堪稱高級教師的家長。當我們的學生在表現出對作文的抗拒時,家長一般會怎么做?先看看是什么作文題目,再拿出手機搜幾篇滿分作文,講一講結合實際怎么寫,負責的家長還會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給孩子修改。耐心有限的家長,則直接把手機扔給孩子,不會寫,抄總會吧?
如何輔導孩子寫出滿分作文,大部分家長都秉持,寫作文不是語文老師的教學任務嗎?為什么讓我們家長來輔導?殊不知,孩子的寫作能力跟家長的輔導是分不開的,如果每一位家長都來用這樣的方式來輔導孩子寫作文,語文老師就能失業(yè)了。
1、 寫作之前放下手機,學會和孩子聊天
寫作困難的小學生,通常語言表達能力也比較弱。當家長在輔導寫作的時候,問孩子寫什么作文題,你哪里不會寫?孩子往往一臉懵懂,用不知道、不會寫、不想寫來應付家長。家長也會很苦惱,不是不想耐心輔導,是沒辦法和孩子好好聊天。那么在寫作之前,家長可以放下手機,和孩子這樣好好聊天。
先解除孩子心中的煩惱,作文不難寫,不要發(fā)愁,只要和家長多聊聊,你就能文思泉涌。這也是為什么老師在講作文課的時候,會做充分的課堂導入,也是和學生們聊天,啟發(fā)和引導孩子們去展開想象力。對孩子報以理解,比如爸爸小時候也是寫作困難戶,但是我通過列提綱、抓關鍵詞、參考范文等方式,輕松就寫出來一篇優(yōu)秀作文。孩子在放下心中芥蒂之后,就能敞開心扉和家長暢談。
2、 閱讀帶上一支筆,看到好句就畫線
如何把閱讀的積累轉化為寫作的素材呢?家長重視閱讀沒有錯,但是如何參與到孩子的閱讀中來,我們很多家長都做錯了。引導孩子讀書,不是幫助他們搭建書架、也不是給孩子買大量的書籍,而是教會他們以寫作為導向來看書。大部分寫作困難戶,在寫作文的時候都會詞窮,下筆無助,心里便發(fā)怵,不會寫、不想寫、太難了就充斥在孩子的腦海中。這時候,不管家長如何引導和啟發(fā),也很難幫助孩子們打開寫作視野。
那么家長可以給孩子找一些范文參考嗎?當然可以,但是找來了范文如何參考,需要家長多寫耐心來輔導。我們給孩子提供范文的時候,帶上一支筆,先讓孩子看一看,遇到覺得美詞好句,就劃一劃。然后讓孩子再說一說,為什么覺得這些句子好呢?學會分享范文的優(yōu)點,就是學習寫作技巧的過程。能夠辨析什么是好作文,就一定可以寫出優(yōu)秀作文了。家長只要照著這個方向,輔導1-2次,孩子寫作文就不會再犯難。
3、 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寫作技巧
什么時候能辨別孩子具備了獨立思考寫作技巧呢?學生可以審題立意、把握作文的結構、遣詞造句準確,就說明孩子已經具備了語文素養(yǎng)的寫作指標。家長在輔導寫作的過程中,往往急于傳授技巧,而忽略了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體會文字運用的規(guī)律。造成沒有家長口述,孩子就不會寫作文的現象。這樣的輔導方式,跟老師在教課時做“填鴨式”教學是一樣的,家長只有把握好輔導寫作的一個度,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形成語文思維,那么家長就也能當一名語文老師了。
輔導孩子寫出滿分作文,不是靠1-2次輔導作業(yè)的形式,而是家長把語文學習的概念、習慣、意識、閱讀、能力都貫穿在語文學習中,和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孩子寫作的方法,這才是能寫出高分作文的輔導條件。關于家長如何正確輔導孩子寫作文,像語文老師那樣教學,大家都有什么建議和經驗?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