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不少家長的困惑,關于檢查作業,看似很簡單的輔導行為,竟然把家長難倒了。有的家長說,老師說要檢查作業,甚至還要家長批改作業,簽字、寫檢查總結,家長為難,自己也不是專業的老師,怕給孩子檢查錯了,能做的只是對著老師布置的任務,看看是不是都完成了。也有的家長,看了一些教育專家的建議,不建議家長過于參與孩子的學習,這樣會造成孩子的依賴,家長也會疲憊不堪。究竟該怎么輔導和檢查作業呢?
家長在檢查作業的過程中,要有一個“度”,這個度就像一把尺子,可以幫助我們家長在輔導學習的過程中,明確自己的責任和輔導范圍。但是很多家長都看不到這個“度”,往往把尺子用作其他的途徑。以語文學科為例,日常的語文作業基本上是以書面抄寫和背誦朗讀為主,書面抄寫是最基礎的書寫和記憶練習方式。這其實在二年級以后,是不需要家長來檢查的,家長的輔導可能更多地是來自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但我們有的家長,直到六年級了,面臨著小升初考試了,仍然會對語文學習、語文作業的這把“尺子”放不下手,導致孩子的學習依賴性特別強。那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讓家長朋友,在面對這個“度”的時候,能夠明確自己的輔導原則,而不去過于干涉孩子的學習,同時又能幫助孩子培養好良好的學習習慣呢?在輔導語文作業的過程中,有3個法則,希望家長能夠了解一下。
1、二年級以后,不需要家長進行作業指導
我們家長對自己的受教育程度是非常自信的,從小學階段家長的參與輔導程度來看,家長們是非常樂于指導孩子學習。但是這種對輔導孩子學習的熱情也是階段性的,限于家長的耐心程度,家長有耐心,就能在一段時間內輔導孩子學習。家長的耐心消失了,在輔導孩子寫作業這個問題上,就會各種混亂。針對很多家長的問題,以語文作業為例,基本上在二年級以后,也就是從三年級開始,家長就無需幫助孩子檢查作業了。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對學習的安排能力,不需要家長在額外糾正什么。
而且關于在書寫中的錯誤,完全是需要孩子自己去檢查和訂正的,家長如果到了二年級以后,還是不能做到放手,那么檢查作業這個“度”,就會被無限放大了,家長會在一次次檢查作業的過程中,疲于應對孩子屢次出現的各種相同的問題,而這種問題總是無法得到很好的解決。這就是因為檢查作業這把“尺子”,家長是沒有用好的。所以,希望家長朋友們,在二年級以后,不要對孩子的語文作業進行過度指導了。
2、檢查作業可以幫助孩子找問題,解決問題
那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家長該怎么樣幫助孩子檢查作業呢?一年級階段,我們的學生剛剛接觸小學生活,學習上的一些行為和規范是一個熟悉和了解的階段,家長在幫助孩子檢查作業的時候,一定是以習慣和規范為主。語文學習的習慣,寫好生詞字,練好組詞造句的能力,對自己的作業進行檢查的習慣,檢查哪些內容,家長在檢查的過程中,可以演示給孩子看。在寫作業過程中,產生的語文學習問題更應該及時幫助孩子解決,所以,我們家長要把握好這個“度”,就是培養孩子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家長來找問題和解決問題。
很多家長對檢查作業都有一個困惑,那就是孩子不會做的題、不會寫的字,我是不是直接寫給孩子或者把答案告訴孩子即可?顯然我們在輔導孩子寫語文作業的時候,家長是不能充當“工具人”的。不會寫的字,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一起查字典,通過向孩子傳達使用工具書解決語文學習的問題的方法,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寫完作業,并養成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3、督促更正錯誤,是家長重點關注的原則
一年級的同學,對什么是作業、怎樣去記錄作業是要有一個過程來學習和適應的。很多家長都說,一年級的同學,如果家長不盯著寫作業,可能連老師布置的什么作業都不知道。家長在檢查作業的過程中,第二個原則,是需要關注孩子每天帶回來的作業,老師的批改情況,錯題有哪些?字為什么寫得不好?哪里需要糾正?并且向孩子說明該如何更正錯誤,這是家長重點關注的原則,以后碰到類似的詞語該如何去組詞造句,讓語文學習又達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關于記作業的方法,家長可以根據老師下發的作業內容,寫在一個專門的記錄作業本上,一年級的同學,自己記不了作業,可以學著對已完成作業進行打勾,一是讓孩子識字,以后碰到相關同類作業,他能達到既會寫也會記的程度。二是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經過一段時間的打勾練習后,一年級的同學很快就會記作業了。檢查作業的3個“度”,大家都清晰了嗎?如果在檢查作業的過程中,家長有什么困惑?都可以給我留言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