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的語文學習,以基礎為主。但是打好基礎,對于家長來說挺難的,不知道怎么去輔導孩子學習語文。日常輔導常要和孩子斗智斗勇,寫作業拖拖拉拉、寫字不好看、學習偷懶這些常見的問題困擾家長,有心余力不足。在家長眼里,孩子往往都是不聽話的,次次語文能考100分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每天光是寫作業就耗盡了家長全部的精力,何談幫助孩子鞏固語文,考出100分,還要保持這個成績到二年級學期結束,怕是語文老師自己的孩子也做不到。
學習沒有容易的,家長輔導學習更不要說輕松。不費吹灰之力的經驗總結,一定和日常的積累分不開。家長要向孩子傳達一個信息,語文學習是積累之功,不是靠考試前給你突擊輔導。低年級學段,老師不公布成績和排名,甚至連書面家庭作業量都減少了。家長更是對輔導孩子學好語文摸不清頭腦,到底如何輔導?幫助孩子考100分真的太難了,既然語文學習不能總和成績掛鉤,基礎知識點該如何打牢?針對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的問題,小島老師想幫低年級段的家長明確3個輔導方法,幫助孩子保持語文成績,打好基礎的輔導方法。盡可能減輕家長的輔導重任,讓孩子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自信。
1、基礎的生字詞邊學邊解決
關于基礎知識點的問題,小島老師也強調過很多遍,家長不要抱著心血來潮的輔導信念,有時間就給孩子報一個聽寫,沒時間關注可能連續好幾天也無法關注孩子的語文學習。這對孩子來說,既不能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也無法養成堅持學習的好習慣。生字詞拼音是一二年級的語文基礎,可以說是基礎中的基礎,語文考試考的就是基礎的內容,100分說來也容易,也不容易,全靠孩子在基礎知識點掌握上的熟練度。練習是需要積累的,更需要花時間來練習。家長關注一次兩次,就認為是為了孩子的學習下了功夫,這種想法和輔導經驗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對基礎的生字詞邊學邊練習,不要留著到考試前集中學習和鞏固,或者寒暑假的時候,再去學習和加強,這對語文學習的幫助并不大。
尤其是基礎的生字詞如果不能及時的復習,積累的問題會越來越多,孩子在基礎知識點上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他的學習自信就會被打斷。老師會批評他,家長也會因為一點小問題而嘮叨孩子不用心。孩子會認為我已經很認真了,按時完成作業,按照家長和老師的要求都寫了,為什么還是不夠好。對語文學習沒有興趣和信心是很難在相對枯燥的機械性學習上找到什么點,家長可以幫孩子緩解這方面的情緒,同時引導孩子去端正學習態度。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減輕期末階段的學習任務,利用平時的學習時間,每個周末復習單元知識點,查缺補漏,扎扎實實把基礎能力打好。
2、家長也要聽老師的話
我們家長在教導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時,往往要求孩子要聽老師的話。上課要聽講,課堂上要積極舉手,有問題也要找老師,要一字不落地記住老師布置的作業內容,老師說過的話也要傳達給家長,這對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容易喪失自己的思考能力。對于孩子來說,家長也要執行老師的話,家長做好言傳身教,老師傳達了怎樣的信息,家長是如何理解并執行的,孩子是可以看在眼里和模仿的。如果家長都對老師的話,不經過思考,老師說什么就做什么,沒有問過“為什么”“怎么做”,孩子也會學著家長的樣子,只愿意接受簡單直白的知識點,要動腦子思考的,靠自己去發現語文考試規律的相關學習點,怕麻煩就不去練習了,這顯然不利于語文學習的進步。
我們很多家長畢業于985、211的重點大學,家長本身也是學霸,對學習有自己的見解。甚至總覺得老師學歷沒有自己高,也教不好孩子。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家長喜歡和老師對著干。老師布置一份家庭作業,家長覺得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幫助,就嘗試和老師爭辯,試圖去說服老師按照自己的輔導方法去教學。有的家長還要檢查老師的教案,認為老師在教學能力上不如自己。家長對語文教學的理解,并不是說不好,從教育的角度上,我們也鼓勵家長在語文學習輔導中做出的貢獻,但不是去挑剔老師,可以和老師探討教學,但語文教學還是請讓老師來。
3、語文輕松考100分,是習慣的支持
家長不要怕麻煩,所謂不費吹灰之力,其實也是幫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才會感到輕松。好習慣是什么:每一篇課文的預習和復習,生字詞的聽寫和默寫,課文的背誦,熟悉課本中的學習要求,事無巨細的學習輔導,才是100分成績的前提。最后的練習都落實到單元測試和練習題上,通過練習,熟悉題型,體會考點,這是我們在引導一二年級的同學,學習語文時的輔導方法。為什么小學階段需要多考點100分,因為升入三年級以后,語文的難度會上升一個層次,從基礎能力知識點到提高能力,學生再想考出100分的成績就難了。
語文輕松學習,自信考試的前提,就是習慣的支持,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優秀的學習能力也能做到100分的卷面成績。好的學習習慣:思考、改錯、背誦、朗讀、閱讀,好成績不是輕輕松松從天上掉下來的學習天賦,而是通過不斷的練習。你是否同意我的觀點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