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后很多線上線下的補習班都沒有了,家長們也很苦惱,不讓補習后,孩子如果語文成績不好,該怎么辦?家長如何輔導?如果孩子想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家長如何幫助他們?關于這個問題,小島老師想從兩個角度和家長們討論一下,一個是從教學的角度,一個是從家庭教育輔導的角度,語文學習是需要積累的,這門學科本身也是積累型學科,家長能做的就是1件事:客觀、理解、平常心接受孩子的學習結果。不知道這樣能不能打消家長對于語文補課的依賴,少一些輔導學習的教練。語文不像其他學科,能在短期內通過輔導提高成績,想要有所進步,都是需要長期的積累。
作為語文老師,我也是家長,在補習班如火如荼的時候,我也沒有建議班上的學生去補習,小島老師常和家長強調的是語文基礎學習的重要性,在不占用太多周末和課余時間,家長可以通過怎樣的督促和輔導,幫孩子做好基礎語文學習。小島老師沒有焦慮,這還是因為,我是語文老師,我了解教學規律,也知道針對什么樣的孩子,去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這是作為語文老師的職業素養,可是對于大部分家長來說,他們的焦慮和擔心是不知道如何應對孩子的語文學習,所以小島老師想分享的這兩點,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也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在補習班消失后,我們家長該如何幫孩子進行語文輔導。
1、如何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能力
在小島老師的語文教學實踐中,遇到不少家長,很關心自己孩子的語文學習,但是對孩子有過高的成績期待,一旦孩子沒有達標,就認為是語文學習能力不好。家長很焦慮,希望通過補習達到學習成績的提高目標。這一點其實家長的對比方向是錯的,我們要客觀地對自己孩子有一個認知,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能力,就不要把孩子和班級里最優秀的同學進行比較。家長承認平凡是很難的事,接受語文平均分在90分,才算優秀的孩子,對于家長來說,成績是沒有上限的。作為選拔性考試,家長不能了解孩子的真實學習能力,就無法從這種焦慮中理性地思考教育輔導的方法。
我常和家長們溝通,如何客觀地去正視自己孩子的學習能力,不要太在意分數,語文學習的基本就是閱讀積累和練筆。家長就做1件事:引導好孩子的閱讀,給孩子創造一個相對輕松的閱讀環境,才能在小學階段幫助孩子積累大量的閱讀素材,培養好閱讀習慣。家長總認為孩子不愛看書,不喜歡學習語文,其實是沒有了解自己孩子的閱讀興趣。如果把閱讀當成學習任務,那肯定沒有多少孩子愿意主動去閱讀。如果閱讀是一項興趣的發展,家長讓孩子明白,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提高和進步,這種能量的補充是超越成績的,也是影響語文成績的,那么孩子就會主動去閱讀,尤其是閱讀自己喜歡的圖書。
2、家庭輔導教育的本質沒有變
很多家長被“大語文”這個概念搞得焦頭爛額,認為語文越來越難學了,家長也不知道如何輔導了。其實不管是否有補習班,家庭教育輔導的本質是不會變的。補習班里教的是考試的技巧,答題的套路,但是家庭輔導教育影響的是學習的態度和學習的習慣,答題的技巧和套路可以不用提前學,但是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如果不能從小培養,每個學段,孩子在語文學習的表現上,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不是靠考試的技巧和套路,也不是靠補習班的補課。所以,即使沒有語文補習班,家長也應該做好的一件家庭教育是培養學習好習慣,培養閱讀的習慣。
關于語文學習,說到底還是一個學習習慣和意識的培養,家長能不能在日復一日的輔導學習過程中,去幫孩子關注細節,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書寫好習慣,不管是用什么媒介來書寫,田字格、橫線本、空白頁,我們的學生始終都能保持一個良好的書寫習慣,認真寫字,保持間距和行距,統一生字的大小,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就使用好書寫習慣,這就是家庭輔導教育的本質,習慣的培養,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回家抓緊時間寫作業,遇到不懂的問題一定要刨根問底,進行思考,這是語文思維的建立,所以,語文學習的本質是不會變的。
3、語文學習的那點事
家長在開始輔導語文學習的時候,一定要閱讀資料和相關的教育輔導書。至少是《語文課程標準》,了解語文學習的目標,有目的去輔導,才能學習受益。家庭教育的責任不是輔導孩子把語文作業寫完,而是知道自己應該在輔導學習的過程中,承擔什么。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鼓勵和興趣培養,是激發孩子學習動力的主要原則。中高年級階段的學習習慣,如何主動閱讀和寫作練筆,這是家長應該幫孩子樹立正確學習觀的原則。
如果家長不知道怎么做,就去問老師,搜資料,也許你看到的輔導方法并不適用于你的孩子,但沒有關系,你花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時間,你關注孩子的語文學習,最終都能轉化成一個具有良好學習能力的學生,這便是家長輔導教育的結果。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沒有那么難,大多數孩子只要跟著老師的教學節奏,家長做好輔導輔助的工作,對孩子來說,愿意相信自己的家長,也愿意依賴他們。對于家長來說,行動上的陪伴,學習上的關注,就沒有什么可焦慮的。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就是最好的學習經歷。關于沒有語文補習班,家長該如何輔導孩子學習語文,你還有什么好的經驗分享?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