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詩詞常識之分韻

本文所說的分韻,不是指文人雅集時舉定數字為韻互相分拈,然后各依所拈之韻成句的游戲,而是指編纂韻書時如何對漢語語音進行歸并,從而確定韻部的規則。

一、分韻的原則

分韻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多,但最重要的是音素、音位和音韻。
(一)堅持音素分析原則,這是分韻的自然要素。音素是根據語音的自然屬性劃分出來的最小語音單位,依據音節里的發音動作來分析,一個動作構成一個音素。通過音素分析,我們可以揭示漢語語音的構成,為科學合理的劃分韻部奠定基礎。反過來,音素分析又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同一韻部的漢字,在發音上有什么樣的共同之處,他們之所以諧音的原因何在。但是,如果在分韻時僅適用音素分析的方法,只要音素不同就加以區分,也會產生韻部過多的弊端。
(二)堅持音位分析原則,這是分韻的社會要素。音位是根據語言的社會屬性劃分出來的語言單位,是一個語言系統中能夠區分詞義的最小語音單位。有些發音雖然從音素的角度進行分析屬于不同的音素,但是在語音實際運用中使用者可能察覺不到音素上的區別,或者雖然有所察覺但在心理上認定這幾種發音是等同的。在分韻時引入音位分析,就是對一些沒有區別語義的音素進行合并,從而糾正單一音素分析帶來的韻部重復臃冗的弊端。
(三)堅持音韻分析原則,這是分韻的歷史要素。如果我們把不斷發展變化的語音看作一首樂曲,那么韻書只能反映其中的某個音樂片段。而且我們定位得越精確,這個片段就越窄短。為了使音樂片段內容更豐富,顯然我們在某些方面應該處理的更加模糊一些才好。從《切韻》開始,韻書所反映的語音都不是一時一地之音,后世對韻書的修纂也注定不會按照時音對過往韻書全部推倒重來,而只可能是在原有韻書的基礎上做一定的繼承與發展。因此,堅持音韻分析,就是既要尊重歷史,承認音韻史上對韻部劃分的既有事實;又要正視現實,根據語音發展變化的規律對某些與時音相悖的因素做出恰當的調整。


二、語音中各成分對分韻的作用

從語音學看,一字之音可分為聲母、韻母和聲調三部分,而韻母又可進一步分為韻頭、韻腹、韻尾。語音中各成分對分韻或多或少都有一定作用,下面逐一進行分析。
(一)韻尾
所謂押韻,便是使韻腳字音取同一收勢,若尾音相同聽起來自然和諧統一。因此,在字音之中越靠后的成分對區分韻的作用就越大,而韻尾在分韻中顯然起著關鍵性的決定作用。
漢語字音按韻尾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元音韻尾,音韻學上將其和無韻尾的字音歸為陰聲韻;一類是鼻音韻尾,音韻學上將其歸為陽聲韻;一類是塞音韻尾,音韻學上將其歸為入聲韻。陰聲韻作韻尾的元音為-i、-u這兩個高位元音,再加上無韻尾這一類字音可以分為三個小類;陽聲韻作韻尾的為-?、-n、-m這三個鼻音,入聲韻作韻尾的為-k、-t、-p這三個塞音,故二者均可以進一步分為三個小類。這樣,按照韻尾的不同可以把漢語字音分為9類,詳見下表。

(二)韻腹
韻腹的定義,是指韻母中開口度最大、發音最響亮的元音,也叫主要元音。事實上韻腹的開口度最大是確定無疑的,但發音不一定最響亮,有時韻頭的發音會比韻腹更響亮從而吞掉韻腹,造成韻頭就是韻腹的錯覺。從音位的角度看,在漢語語音中擔任韻腹的元音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低位元音,如a、ɑ、?等,開口度較大;一類是中位元音,如?、o、e等,開口度一般,但大于作韻頭或韻尾的高位元音。當中位、低位兩類韻腹元音和前述9類韻尾組合起來,就可以構成18種不同的“韻腹+韻尾”的組合形式,筆者稱其為“韻結構”。
等韻學家把韻尾相同、韻腹相近的韻歸并為一類,叫做韻攝。本文所稱韻結構在性質上和韻攝比較接近,在概念上也是對韻攝的一種借鑒,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主要區別有兩點:一是等韻學將韻腹相同或相近的陽聲韻和入聲韻歸為同一韻攝,如通攝既包含陽聲韻的東冬鐘,也包含入聲韻的屋沃燭,從韻結構上看則應予以區分。二是等韻學上幾個不同的韻攝,可能具有相同的韻結構,如通攝、曾攝、梗攝的陽聲韻都是“中位+韻尾?”這樣的韻結構,而其入聲韻則是“中位+韻尾k”這樣的韻結構。韻結構與韻攝的對應關系見下表。


(三)韻頭
韻頭又稱介母,是介于聲母和韻腹之間的元音。等韻學將同一韻攝的字音分為開口、合口“兩呼”和一至四“四等”,而韻頭就是區分“等”與“呼”的重要標志。漢語語音中作韻頭的元音有兩個,一是i-,構成三四等字音的標志;一是u-,構成合口呼字音的標志。具體而言,開口呼的一二等字沒有韻頭,開口呼的三四等字有韻頭i-;合口呼的一二等字有韻頭u-,合口呼的三四等字有復合韻頭iu-。在同一韻結構下,韻頭的有無和不同的韻頭并不具有分韻的作用,但韻頭的存在不僅豐富了韻的表現形式,同時也為韻的演變與分合提供了條件。
隨著一等字與二等字的合流、三等字與四等字的合流以及復合韻頭iu-的單元音化。“兩呼”“四等”逐步演變為現代漢語語音中的“四呼”。其中,開口呼的一二等字演變為現代語音的“開口呼”,開口呼的三四等字演變為現代的語音的“齊齒呼”;合口呼的一二等字演變為現代語音的“合口呼”,合口呼的三四等字演變為現代的語音的“撮口呼”。如下圖所示。


(四)聲母
聲母是漢語字音中處于前面位置的輔音或半元音。一般認為,聲母對分韻不起作用。的確,同一韻結構不論跟何種聲母相拼,都應將其視為同一韻部。但聲母在一定條件下會作用于韻母,從而引起韻的演變與分合。
一是聲母對韻頭的影響。例如,由于唇音聲母對韻頭u-的異化作用,東韻的“風、蓬”等字丟失了韻頭u-,由合口呼演變為開口呼,這是韻頭的丟失。又如,由于舌面聲母對韻頭i-的同化作用,當喉牙聲母轉化為舌面聲母時自然地附帶上了韻頭i-,由開口呼演變為齊齒呼,如“間”字原本讀若“干(kan)”,現在讀作“jian”,這是韻頭的增加。
二是聲母對韻腹的影響。例如,韻母i在舌尖聲母的影響下,演變出?、?、?等韻母。又如,在前述喉牙聲母轉化為舌面聲母增加韻頭i的情形下,有的字會同時改變韻腹的開口度,如“蟹”字原本讀若“駭(?ai)”,現在則讀作“?ie”。
三是聲母對韻尾的影響。例如,唇音聲母對韻尾-m的異化作用,寢韻的“品、稟”等唇音字的韻尾較同韻其他字更早地由-m演變為-n或-?。同理,由于唇音聲母對韻尾-p的異化作用,乏韻的“乏、法”等唇音字的韻尾也較同韻其他字更早地由-p演變為-t。
(五)聲調
聲調,是指字音的高低和升降的變化,是漢語語音區別其他種類語音的一個顯著特征。同時,聲調也是近體詩和詞的格律重要因素之一,即“四聲”與“平仄”。所謂“四聲”,是指陰聲韻和陽聲韻的平聲、上聲、去聲3種聲調加上入聲韻的入聲聲調,即“平上去入”。其中,除平聲為“平”外,另外的上、去、入3種聲調為“仄”。聲調并不具有分韻的作用,同一韻結構下的平聲韻部和仄聲韻部只不過是同一韻部內部的進一步細化。聲調與韻類的關系見下表。
綜上,分韻的標準為韻結構,即“韻腹+韻尾”的不同組合方式。其中,韻尾是絕對的,不同的韻尾應劃分為不同的韻部;韻腹是相對的,有一定的彈性,在韻尾相同的前提下,開口度接近的韻腹可以劃入同一韻部。


三、韻部的具體劃分

下面以韻結構為分韻標準,以《廣韻》的韻目為分韻對象,具體探討韻部應該如何劃分,每一韻部包括哪些韻目。為行文簡潔,在論述過程中對陰聲韻和陽聲韻采用“平該上去”的方式,對同一韻只列舉該韻的平聲韻目,但“祭、廢、夬、泰”四個去聲韻目因無對應平聲韻,仍單獨列出。
(一)陰聲韻
1.中位+無韻尾
《廣韻》中具備這種韻結構的為果攝的“歌、戈”2個韻目,其中“歌”為開口呼,“戈”為合口呼。在聲母的作用下,“歌戈”韻的字產生分化并重新進行了組合,其中喉牙字不論原來是開口還是合口一律讀開口呼,如“歌、戈”;舌齒唇字不論原來是開口還是合口一律讀合口呼,如“多、婆”。但不論是分化前的歌與戈,還是分化后的歌與多,都只是開口與合口的區別,二者應歸為同一韻部,即“歌多”部。考慮到韻的多樣性,可在該韻部設“歌”與“多”兩個子韻。
2.低位+無韻尾
《廣韻》中具備這種韻結構的為假攝的“麻”這個韻目,包括一等字和三等字,其中一等字既有開口呼,如“麻、巴”,也有合口呼,如“華、瓜”;三等字只有開口呼,如“斜、車”。在韻頭的作用下,一等字和三等字產生了分化,在《中原音韻》里分別歸入“家麻”和“車遮”;歸入“車遮”韻的字在聲母的作用下進一步分化,舌尖聲母字在聲母的作用下丟掉了韻頭i-轉化為開口呼,如“車、奢”,其他聲母的字則一直保留著韻頭i演變為齊齒呼,如“斜、耶”。盡管在韻頭和聲母的作用下“麻”韻產生了分化,但我們仍應將其視為一個韻部,即“家斜”部。考慮到該韻部業已分化的事實,可在該韻部設“家”與“斜”兩個子韻。
3.中位+韻尾-i
《廣韻》中存在這種韻結構的為止攝的“ 支、脂、之、微”4個韻目以及較早由蟹攝轉入止攝的“齊、祭、廢”3個韻目,皆為三等字或四等字;除“之”韻只有開口呼外,其他幾個韻目既有開口呼,也有合口呼。隨著舌尖聲母的出現,該韻結構產生分化,舌尖聲母字和其他聲母的字在《中原音韻》里分別歸入“支思”和“齊微”;歸入“齊微”韻的字在韻頭的作用下進一步分化,開口呼的字演變為現代語音的“齊”韻,合口呼的字演變為現代語音的“微”韻。盡管在聲母和韻頭的作用下該韻結構產生了分化,但分化后各韻的韻結構并沒有實質改變(?、?、?等韻母可以看作韻母i的變體),我們仍應將其視為一個韻部,即“支齊”部。考慮到該韻結構業已分化的事實,可在該韻部設“支”“齊”“微”3個子韻。
4.低位+韻尾-i
《廣韻》中存在這種韻結構的為蟹攝的“佳、皆、夬、灰、咍、泰”6個韻目,既有一等字,也有二等字;既有開口呼,也有合口呼。盡管在韻頭的作用下,合口呼的一等字即灰韻和泰韻部分字后來由蟹攝轉入止攝,《中原音韻》里把這部分字歸入“齊微”,但從音韻的角度來看,這部分字仍留在蟹攝為宜。這樣,蟹攝各韻可以歸為一個韻部,即“開來”部。
5.中位+韻尾-u
《廣韻》中存在這種韻結構的有遇攝的“魚、虞、模”3個韻目和流攝的“尤、侯、幽”3個韻目。對于“魚虞模”同用,不僅宋詞如此,唐詩亦如此,如白居易《長歌行》“自言本身京城女”一段;“尤侯幽”同用,自南北朝就已經開始,更無需贅言。需要討論的問題是,遇攝與流攝是否可以同用?對此,除流攝部分唇音字如“婦、部”可與遇攝韻字同用以外,找不出更多同用的例子。并且這部分同用的唇音字最后往往會歸入到遇攝中去,更加不能成為遇攝與流攝同用的佐證。基于此,對于遇攝與流攝而言,仍應分為兩個韻部為宜。前者歸為“吳魚”部,下設“吳”與“魚”兩個子韻;后者歸為“尤候”部。
6.低位+韻尾-u
《廣韻》中存在這種韻結構的有效攝的“蕭、宵、肴、豪”4個韻目,其中,蕭為四等,宵為三等,肴為二等,豪為一等,各韻均只有開口呼,沒有合口呼。雖然四韻的韻腹在開口度上存在一定差異,“豪”的開口度最大,“蕭”的開口度最小,但總體而言較為接近,同屬于低位元音。因此,他們的韻結構是相同的,應該歸為一個韻部,即“蕭豪”部。

(二)陽聲韻
1.中位+韻尾-?
《廣韻》中存在這種韻結構的有通攝的“東、冬、鐘”3個韻目,梗攝的“庚、耕、清、青”4個韻母和曾攝的“蒸、登”2個韻目。這3個韻攝中的9個韻目雖然韻腹在開口度上略有差異,在唇形上有圓唇和不圓唇的區別,但總體而言均屬于中位元音,因此他們的韻結構是相同的。而且在語音演變過程中,三個韻攝也始終朝著合流的方向發展。首先是梗攝與曾攝的合流,在《中原音韻》里歸入“庚青”部;明代徐孝的《等韻圖經》分13個韻攝,梗攝與曾攝全部歸入通攝;現代的曲藝十三轍則將其全部歸入“中東”轍。基于此,3個韻攝可以歸為一個韻部,即“東庚”部。為體現這一語音演變過程,在該韻部設“東”“庚”“青”3個子韻。
2.低位+韻尾-?
《廣韻》中存在這種韻結構的有江攝的“江”和宕攝的“陽、唐”3個韻目。江攝的韻腹一開始是個中位元音,和通攝較為接近,后來其韻腹的開口度逐漸變大成為一個低位元音,最終與宕攝合流。因此,應將江攝和宕攝歸為一個韻部,即“江陽”部。考慮到江攝與宕攝的合流發生得比較早,在宋代以前就既成事實,該韻部下可不必設子韻。
3.中位+韻尾-n
《廣韻》中存在這種韻結構的有臻攝的“真、諄、臻、文、欣、魂、痕”7個韻目。雖然他們的韻腹開口度略有差異,但總的來說都屬于中位元音,并且他們在語音演變過程中始終朝著合流的方向發展,在《中原音韻》中便已同入“真文”部。因此,臻攝各韻可以歸為一個韻部,即“真侵”部(“侵”韻見下文)。
4.低位+韻尾-n
《廣韻》中存在這種韻結構的有山攝的“寒、桓、刪、山、先、仙”6個韻目和較早由臻攝轉入山攝的“元”韻。雖然“寒、桓”是一等,“刪、山”是二等,“先、元”是三等,“仙”是四等,他們的韻腹在開口度上存在一定差異,但總的來說都屬于低位元音,在語音演變過程中呈合流趨勢。在《中原音韻》中雖列“寒山”“桓歡”“先天”3個韻部,但那只是根據韻頭不同做出的劃分;《等韻圖經》同歸山攝,十三轍同入“先天”轍。因此,應將山攝歸為一個韻部,即“寒覃”部(“覃”韻見下文)。
5.中位+韻尾-m
《廣韻》中存在這種韻結構的有深攝的“侵”韻。在韻尾-m消失前,“中位+韻尾-m”是一個獨立的韻結構,“侵”韻當然應該成為一個獨立的韻部。遺憾的是,在語音演變過程中韻尾-m逐步消失了,絕大部分韻尾-m的字并入了韻尾-n中。與之相應,深攝與臻攝合流了,“侵”韻不再作為一個獨立的韻部而存在,而是并入了“真文”部中,從而形成一個新的韻部,即“真侵”部。為體現這一語音演變過程,應在“真侵”部設“真”“侵”兩個子韻。
6.低位+韻尾-m
《廣韻》中存在這種韻結構的有咸攝的“覃、談、鹽、添、咸、銜、嚴、凡”8個韻目。雖然“覃、談”是一等,“咸、銜”是二等,“鹽、嚴、凡”是三等,“添”是四等,他們的韻腹在開口度上存在一定差異,但總的來說都屬于低位元音,在韻尾-m消失前“低位+韻尾-m”是一個獨立的韻結構。隨著韻尾-m在語音演變過程中的消失,同深攝與臻攝的合流一樣,咸攝也與山攝合流了,咸攝各韻并入“寒山”部形成一個新的韻部,即“寒覃”部。為體現這一語音演變過程,應在“寒覃”部設“寒”“覃”兩個子韻。

(三)入聲韻
1.中位+韻尾-k
《廣韻》中存在這種韻結構的有通攝的“屋、沃、燭”3個韻目,梗攝的“陌、麥、昔、錫”和曾攝的“職、德”6個韻目。在語音演變過程中,梗攝和曾攝的入聲韻脫離了與陽聲韻的對應關系,轉入到了臻攝的入聲韻去了。這樣一來,韻結構“中位+韻尾-k”便只余下通攝的“屋、沃、燭”3個韻目,應將其歸為一部,即“屋燭”部,對應《詞林正韻》的第十五部。隨著塞音韻尾的消失,入聲韻脫掉韻尾轉化成為陰聲韻,在《中原音韻》中派入“魚模”“尤候”。
2.低位+韻尾-k
《廣韻》中存在這種韻結構的有江攝的“覺”和宕攝的“藥、鐸”3個韻目。這3個韻目保持著與陽聲韻的對應發展關系,陽聲韻“江、陽、唐”歸為一部,入聲韻“覺、藥、鐸”也歸為一部,即“覺藥”部,對應《詞林正韻》的第十六部,在《中原音韻》中派入“歌戈”“蕭豪”。
3.中位+韻尾-t
《廣韻》中存在這種韻結構的原本只有臻攝的“質、術、櫛、物、迄、沒”6個韻目,隨著梗攝的“陌、麥、昔、錫”,曾攝的“職、德”和深攝的“緝”等韻目轉入臻攝,“中位+韻尾-t”變得豐富起來。盡管這個韻結構的組成比較復雜,但我們還是應將其歸為一部,即“質物”部,大致對應《詞林正韻》的第十七部(《詞林正韻》將“物、迄”劃入了第十八部)。后來這個韻部發生了分化,大致“質、櫛、迄、昔、錫、緝”為一部分,在《中原音韻》中派入“齊微”;“物、術、沒”為一部分,在《中原音韻》中派入“魚模”“歌戈”;“陌、麥、德”為一部分,在《中原音韻》中派入“皆來”“支思”。考慮到這一演變過程,在該部設“質”“物”“陌”3個子韻。
4.低位+韻尾-t
《廣韻》中存在這種韻結構的有山攝的“曷、末、黠、鎋、屑、薛”和較早由臻攝轉入山攝的“月”韻7個韻目,隨著山咸二攝入聲韻的合流,咸攝的“合、盍、葉、帖、業、洽、狎、乏”8個韻母也屬于該韻結構。在語音演變過程中,塞音韻尾逐步消失,其中又以韻尾-p消失得最早,在入聲韻還沒有完全消失之前,韻尾-p便開始并入韻尾-t(唇音韻尾最不穩定,這也是韻尾-m消失的原因)。所以,山咸二攝存在大量同用的例證,應將其歸為一部,即“曷黠”部,對應《詞林正韻》的第十八(去掉物、迄2韻)、十九部。后來這個韻部也發生了分化,大致“曷、末、合、盍”為一部分,在《中原音韻》中派入“歌戈”;“黠、鎋、洽、狎、乏”為一部分,在《中原音韻》中派入“家麻”;“月、屑、薛、葉、帖、業”為一部分,在《中原音韻》中派入“車遮”。考慮到這一演變過程,在該部設“曷”“黠”“月”3個子韻。
5.中位+韻尾-p
《廣韻》中存在這種韻結構的為深攝的“緝”韻,韻尾-p消失后并入臻攝,韻結構轉化為“中位+韻尾-t”(見上文)。
6.低位+韻尾-p
《廣韻》中存在這種韻結構的為咸攝的“合、盍、葉、帖、業、洽、狎、乏”8個韻目,韻尾-p消失后并入山攝,韻結構轉化為“低位+韻尾-t”(見上文)。

以上,我們從“部”和“韻”兩個層次對《廣韻》韻目進行了劃分,共得出15部28韻,如下表所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普通話的音節
【詩詞學堂】 恁說《續詩品》之五
淺議《平水韻》和《新聲韻》
中國語言文學每日一學(9)
淺談樊騰鳳本《五方元音》入聲韻字的合并
韻母的構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津市| 汕尾市| 囊谦县| 东阳市| 繁昌县| 年辖:市辖区| 嵊泗县| 兴业县| 彰化县| 调兵山市| 衡东县| 南木林县| 南昌市| 淅川县| 九寨沟县| 定西市| 印江| 泽州县| 阿荣旗| 屏山县| 开阳县| 周宁县| 瑞昌市| 洛宁县| 章丘市| 宁阳县| 五河县| 五台县| 白玉县| 贵州省| 潮州市| 湖南省| 竹北市| 米脂县| 乐至县| 浏阳市| 图片| 阿克| 修武县| 湖州市| 大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