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聯解體之初,烏克蘭和俄羅斯一樣,繼承大量的軍事設備,其中就包括核武器。而且烏克蘭擁有的核武器規模還不小,其中包括武庫本身和投射平臺兩大方面,當時烏克蘭境內有數以千計的核彈頭,還有SS-19/24導彈、圖-160戰略轟炸機等頂級配套,如果要論核實力的話,烏克蘭完全可以排列在美俄之后。
但是烏克蘭并沒有打算保留這些軍事遺產,理由當然也很明確:第一烏克蘭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維護核武庫,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一貧如洗的,首先要解決的是吃飯問題。在生存的壓力下,所謂的核武庫其實一文不值,烏克蘭如果還繼續把有限的經費用于維護核武庫上,那么日子根本就過不下去。就算沒人來惹烏克蘭,烏克蘭自己也會熬不住。
第二,烏克蘭當時受到美俄兩個超級核大國的壓力,美國一心想要讓烏克蘭放棄核武器,俄羅斯也非常想讓烏克蘭交回或是銷毀核武器,為了讓烏克蘭妥協,俄羅斯甚至不惜用債務抵換的方式,從烏克蘭贖回8架圖-160戰略轟炸機。在兩大核集團的共同作用下,烏克蘭沒有理由繼續留著核武設施了,畢竟和美俄比起來,烏克蘭只是擁有核武器而已,但是其真正實力其實弱得很。
第三,烏克蘭考慮了有沒有必要繼續發展核武器的問題。但是就當時的國際環境來看,發展核武器對烏克蘭而言已經毫無益處,如果不發展核武器,烏克蘭反而還能獲得一定的援助和支持,所以放棄研發核武器對烏克蘭而言更有好處。當然,國際戰略本來就是一盤大棋局,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看,烏克蘭當時的決定似乎又有些不明智了。沒有了核大棒的烏克蘭,在面對美國和俄羅斯的輪番戲耍之時,根本有心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