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世界的關系,和父親有著緊密聯系。
一位優秀的父親,是男孩成長的力量源泉。
作者 | 葡萄媽
前幾天,吳謝宇弒母案判決出來了。
一審公開宣判:吳謝宇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死刑。
2015年7月,吳謝宇有預謀地在家里面殺害了自己的媽媽。
他趁媽媽回家彎腰穿拖鞋的時候,用啞鈴猛砸她的后腦和臉部。
在媽媽死亡后,用75層保鮮膜和活性炭裹住母親的尸體,并在家中安裝了監控攝像頭。
然后,還偽造了媽媽的辭職信,以媽媽的名義,獨自宴請媽媽的同事。
甚至用媽媽的手機給家人發消息,謊稱母子倆要出國,借機騙取了親友的144萬后,四處逃匿。
直到2016年2月,家人感覺到不對勁,弒母案才正式曝光。
2019年,吳謝宇在重慶江北機場抓捕。
面對審訊,他坦然地承認了弒母的事實,卻一直不愿意說原因。
在最近的庭審中,吳謝宇供述了弒母動機。
他說,自己的心理變化源于父親病逝。
2010年,43歲的爸爸吳志堅因為肝癌病逝。
這對吳謝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也埋下了一個炸彈。
在庭審中,吳謝宇回顧起以前爸爸還在的時候,總是經常鼓勵他,陪伴他,那是他最開心的時候。
可爸爸去世以后,母親的教育讓他覺得很無助,也讓他無所適從。
吳謝宇感覺,爸爸不在,這個家已經不再是個完整的家了。
他逐漸變得悲觀厭世,一直想要自殺。
而他認為母親跟他的想法一樣,于是他產生了“幫助母親解脫痛苦”的念頭。
“不如和我媽一起死,這樣就可以和爸爸在一起了?!?/strong>
就這樣,吳謝宇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弒母。
《父性》里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爸爸的缺失,是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憂愁,是孩子的悲傷,也是社會的抑郁。
吳謝宇弒母罪無可恕,百口莫辯,但這起案件也讓我看到了父親對于孩子的重要性。
對于養育男孩來說,爸爸在男孩的成長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缺少爸爸的教育和陪伴,男孩就缺少了一種有力的引導,這容易讓男孩迷失方向。
就像黑夜中獨自摸索航行的一葉扁舟,沒有方向,只能橫沖直撞。
爸爸缺位,對男孩的影響有多大?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中,14歲的朱朝陽,心思縝密,智商超群,但他也只是一個無比渴望父愛的孩子。
他一直認真學習,努力表現得更好,只希望爸爸能夠注意到自己。
然而,重組家庭的爸爸,對小女兒百般疼愛,對朱朝陽卻冷漠敷衍。
朱朝陽考了全校第一,爸爸是從牌友的口中得知的。
朱朝陽的衣服都洗得發白了,爸爸在牌友的揶揄下才說要帶孩子去買衣服。
慢慢地,朱朝陽內心開始扭曲、坍塌。
后來有一次,朱晶晶沖朱朝陽喊:
“你不就是想跟我搶爸爸嗎?你做夢,他都告訴我了,他只喜歡我,不喜歡你!”
這句話直接戳破了朱朝陽對父親的所有奢望。
所以他眼睜睜看著朱晶晶摔下樓而不施以援手,甚至在面對警察和父親的時候,也從容掩蓋事實。
記得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孫云曉說:
“父教缺失與青少年問題行為,如暴力、犯罪、性問題、網絡成癮等之間存在關聯?!?/strong>
爸爸的缺位,會造成男孩“父愛缺乏”的各種后遺癥,導致男孩更容易游走出規則的邊界,進入一個死胡同。
而根據人類行為研究學的研究表明:
80%的少年犯罪與爸爸有關,他們要么沒有爸爸,要么沒與爸爸一起生活,要么經常得不到爸爸的關注。
就像成龍和兒子房祖名一樣。
從小到大,房祖名見爸爸的次數屈指可數,一是因為爸爸工作忙,二是因為爸爸對他的疏忽。
當時,房祖名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成龍能夠去學校接他放學。
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愿望,成龍一次都沒讓兒子實現過。
終于有一次,成龍決定滿足兒子的愿望,去接兒子放學。
但是,成龍在小學門口等了很久,都沒看到房祖名。
直到他打電話問平時負責接送兒子的司機,才知道房祖名已經上初中了。
成龍缺席房祖名的成長久了,爸爸這個角色在房祖名的心中也就漸漸模糊了。
多年后,房祖名說起成龍的時候說:
“我的記憶里沒有爸爸的身影,連背影都沒有。”
“我是爸爸背影里的人?!?/strong>
也因此,房祖名內心里,屬于爸爸的那個位置,被大片的空白和痛苦填滿。
缺少了爸爸的管教,他的路也越走越歪。他開始一次次地尋求刺激、突破底線。
直到2014年因被發現吸食毒品后鋃鐺入獄,星途盡毀。
父親,是每一個兒子永遠繞不開的一段路,也是一種放不下的執念。
每一個缺位的父親,都是男孩內心最深的痛。
它是看不見的傷痕,深深淺淺,糾纏男孩一生,吞噬男孩一生。
養兒子,一個好爸爸勝過100個老師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布森說過:
“讓一個男孩和一個合適的男人在一起,這個男孩永遠不會走上邪路。”
做兒子的人生導師,成為兒子的引路人,沒有誰比爸爸更合適。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于“爸爸對兒子的影響”的問題。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說的:
“他讓我認識到一個男人對社會、對家庭、對事業的擔當?!?/strong>
3歲的時候,他怕高,爸爸直接把他放在2米高的墻上,讓他在上面練習走路。
爸爸就站在墻邊,像起誓般保證:
“如果你掉下來了,我一定接著?!?/strong>
后來,他不僅不怕高了,還鍛煉了心智。
5歲的時候,他央求著要買玩具,爸爸讓他說出3個理由。
當時他能想到的理由只有一個:他很喜歡這個玩具。
慢慢地,他想到了價格不貴,買了玩具父母可以省下陪他玩的時間等。
后來,他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也學會了一個問題要從多角度去看。
7歲的時候,他開始寫日記。爸爸卻告訴他,寫之前要學會搭個框架,然后再往里面填內容。
當時他還小,不能理解爸爸的意思,但是他照做不誤。
后來,他學會理解,學會了怎樣運用邏輯,工作的時候也因此如魚得水。
10歲左右,爸爸參加活動的時候,往往會帶上他。
雖然他只是像個跟屁蟲一樣跟在爸爸身后,四處看看,但也在無形中提升了他的眼界。
讓他知道權力、金錢、知識這些,能給人帶來什么變化,也知道要獲得這些東西背后要付出什么。
后來,這些認知,決定了他對未來的選擇。
14歲左右,他開始對“性”、對異性充滿好奇。相比于母親的高度緊張,爸爸對這些事看得很淡。
但爸爸會注重引導他,教育他怎么去尊重女性,怎么正確看待“性”。
16歲的時候,祖父患了癌癥,需要化療。
爸爸帶祖父去化療的時候,經常會叫上他。
看著爸爸細心照顧祖父的樣子,漸漸地,他也學會了敬愛和感恩。
17歲的時候,祖父去世了。
第一次面對親人的離世,讓他有點不知所措。
但是看著爸爸有條不紊地操辦祖父的喪禮,他也慢慢學會了不畏懼死亡。
這就是爸爸的力量。
雖然沒有媽媽的溫柔,不像媽媽那樣情感充沛。
卻有一股堅定、剛硬、熾熱的能量,有條不紊地一點點引導著男孩成長,
爸爸的一言一行,都為男孩的成長注入一股強大的力量。
讓男孩能夠在更廣闊的天地里自由行走,勇敢飛翔。
這幾個階段,爸爸不能缺位
爸爸對于一個男孩而言,是童年期崇拜的英雄,是青春期挑戰的對象,也是成年期亦師亦友的知己。
這是母親完全無法代替的角色。
可以說,爸爸是男孩向上成長的力量之源。
面對幼兒期的男孩:幫他們逐漸脫離對母親的依戀
在幼兒期的男孩,需要完成的“任務”有很多。
比如學說話,模仿大人的行為等。
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完成對母親的親密分離,開始接納爸爸和其他人。
這也是正常男孩社交的第一步。
也有心理學家們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
如果男孩不能及時和母親完成親密分離,長大之后將很難融入集體。
所以,這一時期,爸爸的任務是巨大的。
這需要爸爸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男孩,鼓勵他與自己溝通,為孩子的社交打下基礎。
面對兒童期的男孩: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
教育心理學說:
6-13歲這段時間,爸爸對男孩的作用至關重要。
因為這個時間段是男孩人格塑造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爸爸需要培養男孩的自控力。
記得網上有一個故事。
兒子跟爸爸說,同學打了他,他要報仇,用刀刺回去。
媽媽在一旁聽到了,覺得心驚膽戰。
爸爸卻表示這樣確實很解氣,但是要先準備一下。于是爸爸抱著衣服和被子下樓。
兒子一頭霧水地問爸爸帶這些東西干什么。
爸爸告訴兒子∶
“如果用棍子呢,你會被帶到少管所,至少要住上1個月,所以要給你帶換洗衣服。
如果用刀的話,就要呆很長時間,肯定得準備被子??!”
聽完爸爸的話,兒子紅著臉,不再喊著要去報仇了。
教育孩子的時候,媽媽的思考通常更傾向感性,而爸爸能夠理智冷靜地跟孩子分析問題。
對于男孩來講,爸爸是權威的,所以他們更容易信服爸爸的教育。
面對青春期的男孩:讓他們感覺到道德約束的力量
有心理研究表示:
青春期的男孩是否會變“壞”,與他們是否與爸爸在一起有很大的關系。
這個階段的男孩,開始擁有更強的力量,卻缺乏冷靜和理智。
對于青春期的男孩而言,爸爸不僅僅只是一個身份,更是一股道德約束的力量,讓充滿暴戾的孩子走上正途。
同事小馮跟我說起,他在青春期的時候,特別不知天高地厚。
有一天,他又悄悄潛進奶奶的房間,偷走了奶奶放在枕頭底下的兩百元。
剛得手準備偷溜的時候,帶奶奶去醫院看病的爸爸媽媽剛好回來了。
他心里雖然覺得害怕,但是他知道奶奶和媽媽會幫他,所以他底氣十足地站在爸爸面前。
可那一次,爸爸幾乎是用一場武力鎮壓加劈頭蓋臉訓話,讓他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多可惡。
也正是因為那一次的“絕對鎮壓”,讓他從歪路上走了回來。
這就是爸爸剛硬的力量。
就像弗洛伊德曾說的:
“孩子眼中的爸爸是集法律、約束力、威嚴、權力于一身的超人。”
爸爸對孩子的破壞性和攻擊性,有足夠強大的能力壓制,才能有絕對的話語權去塑造孩子的三觀。
記得電影《如父如子》里面,有兩個爸爸。
一個爸爸,是職場精英,十分忙碌,幾乎沒有時間陪兒子。
他覺得自己的兒子總是十分膽小懦弱,沒有男子氣概。
另一個爸爸,生活拮據,卻總能跟自己的孩子玩得十分開心。
他的孩子,膽大心細,充滿朝氣。
后來,這兩個爸爸因為機緣巧合坐在一起吃飯聊天的時候,有了這樣的對話:
“這世界上還有很多只有我能做的工作等著我去完成,沒有時間陪孩子?!?/strong>
“但,父親也是一份不可替代的工作啊?!?/strong>
兒子的成長,離不開爸爸。
想要兒子成為怎樣的人,不是爸爸說幾句話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爸爸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
不要等到兒子走了一條錯路,爸爸才回過頭來悔不當初。
愿諸位爸爸都能用心陪伴、全心引領兒子,直至他們長大成人。
愿所有男孩在爸爸無條件的愛中,能收獲一生的自信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