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中醫必須有扎實的理論功底
從認識的角度說,直接經驗要比間接經驗可靠。但是醫學包括中醫學在內,由于其特殊性和人的精力,生命所限,對于醫學來講,重視間接經驗的學習。面對成百上千種疾病,我們如果一個個從頭摸索,親自實踐,那是極為幼稚的。我們講實踐第一,是指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是理論的淵藪。面對豐富而系統的中醫理論,我們首先應當做的就是要認真學好理論——因為它是前人或別人直接經驗的升華和結晶。
1. 認真弄通理論:中醫的理論并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是抽象的玄學。它雖然以文史哲為基礎,但畢竟來源于實踐,在學習時,務必真正弄通弄懂。
如僅僅知道“心主血脈”是心臟的生理功能不行,還要弄清其中的具體含義。弄懂“心主血脈”是指心氣充沛,血液才能在脈內正常的運行,周流不息,營養全身。其外在表現是面色紅潤光澤、脈象和緩有力。
如果“心主血脈”的功能失常,心氣不足,血液虧虛,脈道不利可見面色無華,脈象虛弱無力等外在表現;若氣血瘀滯,血脈受阻,可見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區憋悶和刺痛,以及脈象結、代、促、澀等。弄清了這些道理,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心主血脈”的含義。進而為臨床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2 .掌握診斷技術:正確的診斷是治病的關鍵環節,基礎理論學好之后,就應全力去掌握診斷技術,中醫的診斷技能主要是四診。關于四診,《難經》有一段經典性的話語:“望而知之之謂神。聞而知之之謂圣,問而知之之謂巧,切而知之之謂工?!闭f明了四診的重要性。在中醫基礎理論學完后,就要下大功夫去學習四診,特別是脈診和舌診,更應反復學習和記憶。同時時刻要記住四診合參,不可偏廢。
3. 努力學會辯證:中醫的辯證方法很多,我們首先應該把八綱辯證和臟腑辯證學好,學習時光看書和背是不夠的。我常用做病例分析的方法來提高學習的效果,方法是將八綱辯證和臟腑辯證的每個證型制成一個卡片,正面寫癥狀,背面寫證名。如正面寫的癥狀為:咳嗽痰多性粘色白易咯、胸悶、甚則氣喘痰鳴,舌淡苔白膩、脈滑。背面寫上證型:痰濕阻肺。在學習了一段時間后,開始自測。隨意抽出一張卡片,看完癥狀,如果說不出證名,則再學習,直到所有卡片上的癥狀都能準確地說出證型為止。
4.背熟中藥方劑:診斷辯證之后,就要處方開藥了。這是治病的最后一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如果方藥不熟,臨證開不出方,那將是非常難堪的,這里沒有什么訣竅可言。要想當個好醫生,必須下大功夫、花大力氣把中藥的功效、方劑的作用和適應性背熟記牢。
5.終身不斷學習:俗話說的好“學無止境”,學習中醫理論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