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復方是由兩種以上單味中藥按照中醫辨證論治、理法方藥的原則,依照君臣佐使配伍組成的,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01
復方中藥物用量依君臣佐使而遞減
這是中藥復方中最為常見的藥物配伍原則,一般君藥用最最大,臣藥次之,佐使藥用量為小。
如苓桂術甘湯中以茯苓健腫滲濕,祛痰化飲,為君藥,用量是12g;桂枝溫陽化氣為臣藥,用量是9g;白術健牌燥濕為佐藥,用量是6g;甘草(炙)益氣和中為使藥,用量是6g,
是治療中陽不足之痰飲病的良方。此類復方具有組方嚴謹,結構分明、療效顯著的特點。
02
復方中各藥物的用量相等
在復方中比較常見,如越鞠丸由香附(醋制)、川芎、梔子(炒)、蒼術(炒)、六神曲各200g組成;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醋制)各50g組成。
03
復方中主藥用量小于其他藥物用量
常見于主藥為貴重藥材如人參,牛黃、靡香、犀角等,因作用強、價格昂貴而用量少,被用作復方的主藥時,其用量往往小于其他藥物。
例如,人參健脾丸中的人參用量為25g,其他藥物的用量為白術(麩炒) 150g、獲苓50g、山藥100g、陳皮50g、木香12.5g、砂仁25g、炙黃芪100g、當歸50g、酸棗仁(炒) 50g、遠志(制) 25g。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中藥配伍中可能存在著一種中藥有效成分與其他中藥有效成分在藥理作用方面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存在著多種有效成分之間產生物理的或化學的相互作用。因此,合理的配伍是可以增強藥效、降低不良反應;不合理的配伍則會降低藥物療效,產生或增強藥物的不良反應。
1
編輯:厚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