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白術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固表止汗、益氣安胎之功效,被譽為“補氣健脾第一要藥”。臨床處方中,常將白術與一些藥物配伍,以增強藥效。
白術配茯苓:白術功擅健脾燥濕;茯苓甘淡性平,利水滲濕、健脾和中、寧心安神。兩者搭配,健脾燥濕功效更加顯著,可用于治療脾虛濕困之頭暈目眩、胸滿腹脹、四肢倦怠、面黃形瘦、便溏腹瀉等病癥。
白術配雞內金:雞內金味甘、性平,人脾、胃、小腸、膀胱經,其消食化積作用較強,可治療脾胃虛弱、飲食停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反胃吐酸、脘腹脹滿等。雞內金消積化滯,白術補脾和胃,二藥搭配對食欲不振、食后不消、倦怠乏力、腹瀉便溏等效果很好。
白術配枳實:枳實味苦辛、性溫,能破氣、消積、導滯。二藥合用為“積術丸”,具有消補兼施、健脾消痞之功,常用于脾虛食積、食后脘腹脹痛等病癥,治療慢性胃炎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很明顯。
白術配半夏:半夏辛溫,功效為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白術則能醒脾化濕、健脾燥濕兩者配伍,能祛濕化痰,善治脾虛痰濕。
白術配桂枝:桂枝味辛甘、性溫,可發汗解肌溫通經脈既祛表之風寒,又可暖脾胃之寒。白術搭配桂枝,常用于治療脾胃陽虛、寒濕內生、痰飲停滯等證,適用于脘腹痞悶納谷不香,或見嘔吐、下利便溏、頭暈心悸等病癥。
白術配生姜:生姜辛溫,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化痰效果佳。搭配白術,對于脾胃虛寒脾胃氣虛出現的胃脘冷痛、食少、嘔吐者,療效顯著。
白術配陳皮:陳皮味辛苦、性溫,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與白術搭配使用,可起到健脾燥濕、理氣化痰的作用。
白術配黃連:黃連苦寒,功效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擅長清脾胃濕熱。白術健脾和胃燥濕,搭配黃連,健脾化濕、清熱和胃之功倍增,可治療脾胃濕熱、惡心嘔吐、吐酸嘈雜等。
白術配車前子:白術、車前子均有利濕止泄之功,治療濕盛導致的泄瀉。白術健脾利濕,偏走中焦,長于補脾氣,燥脾濕,善治脾氣虛弱,水濕內生所致泄瀉。車前子利濕通淋,偏走下焦,長于利小便,分清濁,善治小便不利所致的水瀉。
白術配黃芩:白術、黃芩皆有安胎之功,二者配伍,有“安胎圣藥”之譽。黃芩重在清熱安胎,使火熱得清而胎氣自安。白術重補氣健脾而安胎,使脾氣健運,氣血生化有源,胎有所養而胎氣自安,故尤善治脾虛胎動不安。
白術配蒼術:白術、蒼術均有健脾燥濕止帶之功,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帶下病。白術重在健脾補氣,使脾氣健運而濕無由生,且有燥濕之功,故適用于脾虛濕盛所致的帶下。蒼術重在燥濕,使濕去而脾胃健運。二者雖功有偏頗,但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帶下則常配合使用。
白術配人參:白術、人參均有健脾益氣之功,治療多種惡性腫瘤表現為氣血虧虛者。人參為大補元氣之要藥,可治療多種惡性腫瘤氣血津液不足,臟腑功能衰退者。白術補氣健脾,故多用于消化系統腫瘤及多種惡性腫瘤手術后或放療、化療后脾胃虛弱、氣血虧虛者。
脾胃病患者在規律用藥調理的同時,還要注意飲食要避免辛辣煙酒刺激,情志要調暢。
要提醒的是,白術與各種藥材的配伍使用,都有其嚴格的適應證,同時還需要根據患者的體質、病程等多方情況決定用法和用量,所以,如有治療需要,一定在到正規中醫院就醫診斷,在中醫醫生的辯證指導下用藥。
(據大眾健康報、醫藥養生保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