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配天花粉,治胃熱津虧,消渴,虛熱舌絳少津。
2. 配麥冬,治胃液不足,治胃脘不適,干嘔,舌紅。
3. 配麥冬、沙參,治熱性病所致口干渴。
4. 配忍冬藤,治風濕熱痹。
5. 配忍冬藤、白薇,治風濕熱痹。
6. 配沙參、枇杷葉,治肺陰不足,干咳氣促,舌紅口干等癥。
7. 配白薇、知母、白芍,治熱病后期,虛熱微煩,口熱,自汗等癥。
8. 配南沙參、山藥、生麥芽,治胃陰不足而見少時干嘔,舌上無苔等癥。
9. 配北沙參、麥冬、玉竹,治胃虛弱,舌紅口干或干咳無痰,呼吸急促。
10. 配生地、玄參、沙參,治熱病后期,仍有虛熱,微汗,目暈口渴或有筋骨酸痛,舌干紅,脈細數無力,癥狀日輕夜重者。
11. 配生地、麥冬、天花粉,治熱病胃火熾盛,津液已耗,舌燥,口干或舌苔變黑,口渴思飲。
12. 配麥冬、天花粉、石膏、知母,治熱病早期,熱末化燥,但津液已損,有口干煩渴,舌紅等癥狀。
13. 配天花粉、生地、知母、沙參,治消渴。
14. 配勝地、麥冬、百合、秦艽、銀柴胡,治陰虛內熱,治干咳、盜汗、低熱口渴、舌紅脈細數等癥。
15. 鮮石斛配生地,治熱病傷陰,口干煩渴,或久病陰虛,虛熱內灼諸癥。
16. 配地黃、焦白術、茯苓、白芍,益氣養陰,健脾和肝。治療慢性肝炎見有面黃、消瘦、乏力、氣短、口干苦、便溏等氣陰兩傷、脾胃虛弱者。
17. 配生地、當歸、白芍、丹參、枸杞子、沙參,有補血柔肝的功效,可用于肝陰肝血不足。癥見面色萎黃、肝區隱痛,勞后加重、目眩目干、視物不清,或見夜盲,身倦肢麻,失眠、婦女月經涉少或經閉。
18. 鮮石斛配鮮生地、天花粉、麥冬、牛膝、菊花,養陰清熱、涵陽熄風。治陰虛內熱、虛陽上擾眩暈、頭痛。
19. 配生地、當歸、白芍、夜交藤、木瓜(或加知母),養血柔肝,緩急舒筋。治療肝血虛所致昏厥、痙攣、抽搐等。
20. 配生黃芪、仙靈脾、仙茅、白芍、益氣補血、陰陽雙補、不膩不燥。用于陰陽(氣血)雙補,兼夾痰濕者。
猜想:石斛配狼毒,一個除濕,一個補陰,燥濕而不傷陰,加上大棗,是否可以治療癌癥或白血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