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兒的深居與行攝 煙兒原創(chuàng)微刊 品茗聽書|行走拍攝
春風若無柳,不覺其柔媚溫婉與風情。
喜歡竹也喜歡柳。搜尋記憶,尋找答案。
小小孩童時聽潮劇《麗鏡記》里唱到“莫似那柳枝無力,隨風搖曳。”
好似一個無力,有種柔軟到極致的慵懶。當然,這是后來才想到的形容。
當時,只覺得無力,搖曳是極美的。是心底喜歡的,對于柔軟無力的柳枝自然也有了想象。
再后來是有一本雜志名字叫《柳絮》也不知記憶是否出錯,也不知有多少人能夠記住。
再后來,再后來便是十八歲那年捧著宋詞,讀到柳三變的“楊柳岸,曉風殘月”
從此,柳啊柳,占據(jù)了竹子以外的一席之地,在我心中。
或許還有一個原因,我有那么濃的江南情結(jié)啊。小橋流水旁,黛瓦白墻前,楊柳依依,煙雨蒙蒙,水珠兒閃閃,未語淚先流。單單這氣氛氤氳著,便讓人無限詩意,不勝詞情。
打小便喜歡虛無縹緲的東西,也或許柳絮恰恰是少年多愁善感的最好寄托,它們飄飄忽忽,隨風而走,聽風而駐,身不由己。就如那滿城煙雨,點點清愁,綿綿柔柔,似有若無,卻又分明讓人感觸到心底的愁緒。其實至今都不知柳絮真正的模樣,卻可以在想像里當它如雪花似煙雨又如蝶之雙翼,唯美而傷感,憂愁而詩意。
為什么在我心底柳總是帶著淡淡的傷感與淺淺的清愁,卻是道不清也說不明的。
若說是因為古詩詞里歐陽修的“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的深閨寂寥,或是“楊柳岸 曉風殘月”的離愁別情,可其實不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么。
還特別喜歡一個詞“分花拂柳”。遙遙地聽見悠悠琴聲,似從那邊涼亭處傳來,但見這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紗幔輕飄處,似有一素衣女子焚香撫琴,那淙淙琴聲正是出自一雙玉手纖纖。遁聲而至,但見繁花似錦,楊柳堆煙,又恐這琴聲哪一刻便會停了,佳人飄然而去空留惆悵,因而顧不得尋徑而走,只得這邊剛分開綻放花兒那邊又要拂出柳枝條條。這場景不也充滿了浪漫旖旎,惹人遐思么。
不管如何,反正每每往柳前經(jīng)過,都會或經(jīng)意或無意瞥上一眼。
或許葉葉枝枝茂盛,或許有枝無葉疏離。然后眼望著春至,清風細雨,日日皆有變化,長出一點一點新綠,漸成一芽一芽新葉。總是想找個陽光恰好的時分記錄它最美的片刻。
無奈,日出時不是日光已經(jīng)西斜,便是陰天蒙蒙。
這一日,雨后,無意間我又從柳邊經(jīng)過,有句詩這么唱來著,不在梅邊在柳邊。而我們這里可是只有柳邊的哦。看到蒙蒙天空下,柳枝含羞帶怯,楚楚可憐。你道為何?原來是恰好雨后,珠淚猶存。
再不遲疑沒有猶豫,噌噌噌拿了相機,卻在柳邊瞬間停駐。
抬頭,側(cè)目,回望或者蹲視。只是想留住那最惹人的淚珠兒。
總覺得,柳樹發(fā)芽,便叫春色。
總覺得,柳枝搖曳,便是女子婀娜身姿。
或是倚門回首,頻頻望穿秋水把人候。
或是倚窗聽雨,聲聲皆是埋怨是否把人遺忘。
把珠簾了卷了卷,不是恨時間過得太慢,便是太快。
不是埋怨雨聲太過寂寥便是太過喧鬧。
讓人愁也不是怨也不是,偏偏還怎么也恨將不起。
這邊聽似有腳步悄悄,要給人驚喜;剛剛提起的心,喜悅,期待,緊張怯怯。
細分辨,原是風吹柳梢聲細細,讓人如何不把柳枝怨。
都怪它偏偏生就一副如思念那般長長的枝葉,都怨它青青綠綠的給人無端帶來希望,都是它啊,如那衣衫青青,似這般紈扇輕搖。真是怨了柳長又怨柳綠,真是才放下眉頭又上心尖。
又似伊人裙裾,翩翩起舞。久候人不來,心隨思緒飄,飄呀飄,忽想起那日三月煙雨,也是這般柳色青青,遠山如黛,石橋靜默,兩旁柳枝沐雨,油紙傘下初相遇,滿眼春色啊惹人迷。什么也不記得,只記得那一雙清澈眼睛就如柳枝映湖里,讓人陶醉于春色無波里,禁不住,就這樣衣袂飄飄,裙裾輕搖……
蒙蒙天空下飄著細細雨,而我就這樣癡癡地站著,看著,想著,思著。
冷不丁一個男聲問起“你在拍什么呢?”我的眼里心里就只有這眼前鏡頭下的柳了,無暇回頭也沒看來者,只是俏聲回道“拍雨珠啊。”
“雨珠不好看吧?”來人問停一下又道:“拍人吧,人好看。”
“于我看來呀,人遠遠沒有植物好看呢。”我笑笑淺淺答。
至少我就沒有柳樹好看。我在心里輕輕說著,卻不由得又淺笑一聲。又不是李清照難道還敢拿花與己比問道官人花好看還是她好看的勇氣么?人家那是才女至少也是個中等美女。而我拿什么跟柳樹比啊。當然,當然,這全是我一個人在心底的自說自話。來人討了個沒趣,訕訕地走了。后來心里想,咱這也太不禮貌了,唉,我真不是故意的。
這么多年過去,年年春來楊柳依舊,這么多年以來,柳前的我卻早已變了容顏。
似水若煙
獲得2014年新浪十大草根文學(xué)名博
曾于《格言》發(fā)表文章并收錄在《格言》十年經(jīng)典文章
獲《中文閱讀》征文比賽優(yōu)秀獎
文章多次發(fā)表于各大公眾號
煙兒的深居與行攝
公眾號ssry526
過想要的日子,喝喜歡的茶,看愿意的書
聽歌拍片子,讓你看到慢生活真實的樣子。
來,隨著我的腳步,走過四季,
跟著我的鏡頭,賞花落花開,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