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虛閑,愿得一鄉(xiāng)。
素來耳聞徽州文化深邃雅致,婺源亦屬其中。古來文人墨客大多流連于此,書茶古意如虛緲霧紗,在金秋時節(jié)帶著點荒涼的浪漫。
鄉(xiāng)隨人走,煙火氣息猶存。祠堂古宅,青瓦白墻。春有篁嶺梯田、江嶺上滿地油菜花堆積,秋有紅楓稻麥鋪落古道。小巷處隱約窺見氤氳水墨,尚不知清秋已入骨,涼風(fēng)攜舊夢。
篁嶺 | 曬秋
婺源篁嶺,匍匐石耳山脈,濃紅中聲息,霧氣里纏綿。
秋至,村落梯田外以楓香紅葉環(huán)繞,紅豆杉連綿,憂郁濃烈的光暈侵染塵世煩擾。晨曦如詩,晚霞如書,心隨落葉搖曳生姿。
歲月長短,秋光滿人天。方隅院落,有一抹濃重的烈火棲息于此。
辣椒、稻谷、玉米、秋菊……皆落于一枚枚曬匾內(nèi),篁嶺素有的“曬秋”景象年僅一遇。瀟瀟風(fēng)中聽見村民拍打曬匾的聲音,好似耳聞古寺天鐘般頓覺心安,寥落悲涼隨風(fēng)走散。
數(shù)百棟古宅錯落眼前,一間屋子便有一個故事。
那徽式民居的曬架,像是在給人間呈遞一份火辣的激情,比起雁在天寥落之秋,這頗為頑皮豐收景象無疑更為接近天地之大美。
踏于篁嶺的百米天街,麻石鋪就的路面步步如畫。
秋風(fēng)穿過灰色古巷,撩起灼眼的紅紙燈籠,年年流光如此,不愧為世人安棲身心的驛站。再往前行至,途經(jīng)一排排古色生香的商鋪,剎那間仿佛回首千百年前的煙火集市,叫賣聲,討價聲,孩童嬉笑聲……總有一處熱鬧藏著寂靜。
石城 | 賞楓
婺源石城村,未窺連綿石子落人家,風(fēng)中紅葉已知秋意。
被譽為“中國最具人氣賞楓地”的石城村,不比姑蘇的溫柔水鄉(xiāng),不比長安的陌上黃花,但百來楓樹環(huán)繞村間,那落英疏疏,點點清寒,恰似游人在旅途上半夢半醒間覓到的纏綿相思。
晨霧與炊煙,是婺源繞不過的靈魂。
初秋紅楓未盡然,余下層林間的橙黃數(shù)點。斑斕的色彩在霧氣中若隱若現(xiàn),與村民晨起做飯的縷縷炊煙交織縈繞。
天上人間,本無因果,卻在這幅曖昧潮濕的光影間結(jié)了緣,讓人分不清到底是那仙子打翻了水霧盆,還是布衣百姓搭上了天界的銀河路。
月亮灣 | 致寧
據(jù)說婺源的水流不至安徽,停滯休寧縣,兩岸間有一月牙形島嶼,煙波渺裊如夢。
沐一湖秋風(fēng),輕身萬里來游。偶遇白發(fā)漁夫乘船而過,湖邊有當(dāng)?shù)貗D人攜衣捶洗,閉眼一霎,竟不知這筆濃墨水在天。
望見月亮灣上一人一舟,忽而想起祖籍婺源的朱熹,官清有為,儒學(xué)集于大成,也曾寫過“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的氣派詞句。
過去文人騷客落情婺源,如今只余秋風(fēng)吹老月亮灣,掩了遠處朦朧的民居。月牙聲波里,藏了太多太多的故事,隨便看一眼,都是詩,都是夢。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婺源。
秋天的婺源,不為光陰而動,不為紅塵而染。世人萬里游吟,不如行至江西,有一閑心便多造一閑心,哪怕百無聊賴也是種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