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跟隨閻老師學習書法。前期學習了隸楷行草,上月結束了篆書,老師說,篆書學了,我們可以開篆刻班了。
很早之前就有這想法——學一學篆刻,自己刻一枚印章。教室里掛滿了前幾期學長們的印屏,一枚枚精美的印章,雖然多數認不出是啥字,但每一枚都有自己的風格,展現著不一樣的風采。
我們學習的篆書,主要的是小篆,由秦朝李斯首創,另外也有大篆和魚蟲篆之類的,不過主要還是小篆為主。印章的印文一般分為朱文和白文,朱文就是陽文,印出來的字為紅色的,所以就叫朱文,說白了就是把字的筆畫以外的刻去,只留下筆畫。與之對應的就是白文(陰文),印出來的字為白色鏤空的。朱文講究要細,白文要粗,但也不是絕對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一般情況,字畫落款名章多以陰文,顯得厚重穩健,刊首閑章多以陽文,顯 得活潑靈動。
篆刻第一步,選擇石料。適合新手練習的石料,老師推薦的是青田石,也有的用壽山石。青田石產于浙江青田縣,而壽山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晉安區與連江縣、羅源縣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帶。青田石的石性石質和壽山石不大相同。青田石是青色為基色主調,壽山石則紅、黃、白數種顏色并存。青田石質地溫潤,色彩斑斕、花紋奇特,硬度適中青田石的名品有燈光凍、魚腦凍、醬油凍、封門青、不景凍、薄荷凍、田墨、田白等;壽山石石質晶瑩、脂潤、色彩斑斕,色澤渾然天成,色界分明。我用過這兩種石頭,感覺青田石清脆,壽山石相對綿軟,更容易沖刀。不推薦凍石,太綿軟,無手感?,F在有網購淘寶,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上網一搜就會搜到很多,但買到勻稱,無沙釘的還是不太容易。當然,商品嘛,一分錢一分貨,還需精心挑選,看看商家的的信譽度。
石料的選擇,以及上印稿,用刀,打印泥等,不再一一贅述。
一枚好的印章,重在精修,反反復復,初稿出來,填上前期磨石下來的細粉,比對印稿,粗細精修第一遍,除去石粉,打上印泥,蓋章,在比對原稿,如此反復,直到滿意。反復精修的過程,是修印,更是修心,是修行。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書畫更以“詩書畫印”聞名于世。篆刻一門藝術,歷朝歷代更是有其獨特的實用價值,一枚小小的印章,既是權力的象征,又是身份的名片,直到今天,官方民間都在使用?!皶芳慈似?,治印學做人”。篆刻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承載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與巨大的文化魅力,必將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推進發展。
方寸間洞見天地雄魂,真是氣象萬千;縱深處隱現凹凸靈感,好一派立體山川。
電話響起,是支部書記發來祝賀:我參加的學校紀委組織的“清廉如水”書法作品獲得二等獎。高興之余,想來全是閻老師的親切教誨,同學們的熱情鼓勵。參展期間我去看過,與同事們相比較,水平差得很遠。我會一直努力,倒不見得是去參展爭鳴,正如作品內容,不忘初心,修的是一顆心,一片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