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知道因果的規律,但不是鎖定了因與果,因的改變在于我們自己。
人生的際遇是由業果決定的,這一生有福無福,取決于過去有沒有積福、造福。因果通三世,今生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受到過去世的因影響,而今生的行為又為來世種下了種子。
不要怕被人看不起,只要自己好好努力,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因緣果報,宿世的因也要結合今生的緣才能成熟。此外,生命不是靜止的,只感過去的果,而是一直在流動,因果重重無盡的。當下既是過去的果,也是未來之因,未來比過去更重要,豈可不努力?
不能把現在的因與過去的果混淆,這樣去理解因果,本身就錯亂了,現在所造的業是在為未來種因,而不是影響過去。此外,學習因果不要用來觀察他人,這是極大誤區,會讓我們對苦難喪失同情,為惡業找到借口,善惡模糊、行為無力。要用因果來觀察與指導自己,遇境平和、積極行善。
懂得用因果來抉擇行為,就是一種智慧,不是隨自心認為“好”或“不好”的。
因為每個人種的因不同、結的緣不同,所以感的果就不同,從一個果相上來看,人生肯定是不公平的。每個人生來就累積了無始劫來的業力,這一生的出生就是一個果相的呈現。但從因果律上來看,人生是公平的,造什么因感什么果,每個人都可以主宰、改變自己的命運。
堅定造自己的善業,因果會準確無誤地回答一切。“不落因果”墮入斷滅空,“不昧因果”方為中道。
常常有人說,前世做了什么我又不知道,為什么今生要來償還呢?這種說法看似有理,其實是一種對立的情緒罷了,把前世與今生對立起來,甚至因眼前的不如意而起怨懟之心。業果是一個規律,種什么樣的因就感什么樣的果。不管肯不肯,我們現在所受的,都是過去自己所造的。
世人不知有因果,因果何曾饒過誰?不管是否知道或相信因果,我們的生活就是在業力的軌跡之中,遵照著因果之律。了解了這個規律,我們就應該好好經營現在,不要用還債的心情,而要用種因的心情去面對一切。
因果甚深,有的高僧大德重病是重罪輕報,也有人因為懺悔使得某些病痛消除,不能一概而論。祈求與懺悔,都離不開業果之理,要明其理,不能只看表面。
堅信因果,善有善報,積極種因。只活在現實的世界里,人就會變得很庸俗;只活在理想的世界里,人就易同現實脫節。既要有真善美的理想追求,又能坦然面對現實世界的種種不如意,其中的關鍵就是信仰和智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