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過我這個問題,以下文字主要用來嘗試解答這個疑問:
談到知識管理,很多人容易判斷為,知識管理其實就是文檔管理。看上去這句話沒什么錯兒,文檔管理也的確是知識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絕對不是知識管理的全部,而僅僅是人們最容易理解,最方便舉例子知識管理的一種情況。
文檔管理當然是比較陳舊的學科理念,它的出現是源于組織內部管理大量文檔的需要,需要對文檔進行分類,編目,存儲和檢索。而文檔管理系統,則是用于實現文檔管理的軟件系統,對電子化的文檔進行分類、編碼、存儲和檢索。
現如今的一些文檔管理系統,適當的引入了知識管理的概念和技術,比如文檔的權限、不同維度的設置、文檔與用戶之間的所屬關系、文檔的版本,甚至用數據挖掘的技術對文檔進行檢索,查找。但這并不說明文檔管理就已經接近知識管理了。
因為知識管理的核心主張把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大類,顯性知識是指可以用正式語言清楚表達和傳播的知識,主要存在于企業文獻如圖書、情報、檔案之中,這只是顯性知識的一部分。隱性知識是指不易用語言表達的、隱藏在組織層次或個人頭腦中的知識,如企業的文化、思想,員工的技能、解決問題的思路等。
文檔僅僅是存儲知識的一種方式,而往往我們最重要的知識并不是存在文檔中,而是在我們每個人的腦袋中。知識管理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把隱性的知識轉變成顯性的知識,并發揮其價值。
除了對隱性知識的忽略以外,文檔管理系統在與知識管理的對比中,還缺失了對人的關注、對知識與組織關系的關注、對知識結構的忽略等,具體我們可以通過下表來進行對比:
序號
對比項
知識管理
文檔管理
1
顯性知識
√
√,但是管理顯性知識中最書面的一部分。
2
隱性知識
√ 注重挖掘
× 完全忽略
3
非結構化知識
√
√ 文檔屬非結構化知識典型
4
結構化知識
√可以進行結構化處理
×只能是文檔形式
5
與其他系統對接
√其他系統信息結果可轉化為知識
×無法轉化為文檔
6
崗位
√關注知識與崗位的關系,建立崗位知識庫
×
7
員工
√關注知識與人的關系,推出個人知識門戶,不單整理企業知識,也整理個人知識
8
知識結構
√關注知識結構的均衡和對企業有利影響,提供
知識地圖×
9
主要技術
知識發布、知識點評、知識訂閱、知識問答、知識交流、知識評價和績效、知識共享、知識培訓、知識安全、知識協作、即時通訊、數據挖掘、版本管理、知識追蹤
文檔庫、檢索
10
主動應用
√可建立知識積分、知識培訓機制,促進使用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