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成長和教育的話題
引發了我新一輪的思考
我一再重申一個觀點
孩子的教育小時候最重要
到了高中
外力所能起的作用
已經微乎其微了
親愛的家長們
到了高中
就是檢驗您的教育成果的時候了
你的早期教育是合適還是不當
赤裸裸地暴露出來
這個時候
神仙也撼動不了一個孩子身上的壞習慣
那么在孩子小的時候怎么做合適呢
今天先聊以下三點:
(一)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好孩子的專注力
生活水平提高了
養孩子的難度也加大了
從小就有專職的陪護人員
甚至一個還不夠
孩子的周圍時刻不離開人
在此
我不想去評論這種現象的好與壞
只是擔心
過猶不及
會過多的打擾了孩子的成長
人這個動物
不管多大還是多小
獨處都非常寶貴的
過多的參與都是打擾和干涉
會阻礙了孩子健康成長
所以當一個嬰兒
獨自盯著一個地方饒有興致地“審視思考”時
當一個孩子
獨自全神貫注地擺弄玩具時
一個大一點的孩子
揮汗如雨大張旗鼓“干某一項工程”時
請不要打擾
請保持沉默
請在一邊靜靜地等候
請放下自己的三八心
閉住你的三八嘴
孩子晚喝一會水沒關系
晚吃一會飯也沒關系
或者你干脆悄悄走開
讓孩子獨自待一會
你會發現孩子也會自由自在的自得其樂
這個時候
他的專注力在悄然瘋狂成長
他的高質量的獨自玩耍是專注力成長最肥沃的土壤
專注力一定是在專注的時候培養出來的
當一個孩子
離開人就魂不守舍地哭鬧、不安
那只能說明
你的守護有點過當
讓他養成了嚴重的依賴癥
(二) 孩子的物欲不可過分滋長
我突然發覺
人的物欲是天生的
見到喜歡的東西
誰都想要
本性使然
你把一個不懂事的孩子領到超市
他見什么拿什么
這很正常
再大一點
見到喜歡的東西
一定要據為自有
家里有一百輛小汽車了
再見到
他還戀戀不舍
還是會向家長提出無理要求
怎么辦?
考驗家長的時候到了
是不分青紅皂白統統滿足
反正沒有幾個錢
又不是花不起
還是一開始不答應
孩子一鬧
行了行了,煩不煩?
買買買
小孩子是最富有斗爭經驗的
一次贏了
他就抓住了大人的軟筋
一哭二鬧三上吊
屢試不爽
得寸進尺
貪得無厭是人性的劣根
你又豈能讓一個孩子學會自治
一個從小物欲膨脹了的孩子
心就野了
心力也就渙散了
久而久之
心里裝的雜事也就多了
不斷膨脹的物欲絕對是意志力、注意力的第一把殺手
試想
一個上學后
愛跑小賣部的孩子
他的前途又能怎么樣?
(三) 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
一個人的赤子之心越純粹
人生的幸福感就越高
從赤子之心的泯滅開始
這個人就和大自然絕緣了
他也就再也無緣感受人類最美妙的一種生活體驗了
別看一群一群的人去旅游
但不同的人
心靈的收獲絕對不同
和大自然的擬合度絕對不同
那種人景合一
不知自己來至何方將去往何地
忘乎所以、飄飄欲仙的感覺
能滌蕩所有塵世的風霜和霧霾
多領孩子
離開商業娛樂
去到公園里、野地里、田野里、農村、小河旁、山溝里、大山里、大海邊
玩耍、逗留、居住、旅游、瘋跑、挖蛐蛐斗蟋蟀、捉螞蟻、看螞蟻搬家
一個孩子和大自然的締結越多
內心越純凈
對學業、對人生都大有裨益
記得我家孩子小時候
暑假的閑暇時光
我會騎上自行車
拖上他
再拿上幾個瓶瓶罐罐
騎出縣城
來到農田旁
一個澆地的小水溝
就夠孩子玩耍、戰斗、大戰一個下午
我只是在旁邊靜靜地看書
不理會也不去打擾
兩不相擾
各自安好
頭上藍天白云
地上水流清澈
間或有干活的農人從旁經過
兒子忙的不亦樂乎、全神貫注
渾然忘卻
對大自然的依賴將是他一生心靈的財富
大自然對人類心靈的建設、關愛、愛護、導航
宏大又豐沛
有一個干凈、沉靜、安靜的心靈
看是和學業無關
卻直接決定了學業的成功還是失敗
學業
是孩子作為一個人
承擔的第一份人生責任
先把人培養好了
他自然能獨自擔當學業的風雨
今天聊的這些
都是學齡前的事
“三歲看大八歲看老”
老祖宗的名言啊
會管的家長管孩子小時候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除不知
你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再天價的幼嬰學校也不如智慧的父母
教育孩子是日常行為
教育一定會溶于日常生活中
將教育割裂在生活之外
那必將碰壁、失敗的很慘
今天先聊到這兒
如果你覺得有價值
請推薦給你的朋友
請您關注小號,或許您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