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婚利弊面面觀
試婚最早由美國法官林塞,于1894年提出。指男女雙方不受法律約束,帶有一定試驗性質的同居行為。
他們需要掌握先進的避孕知識和技巧,如果感覺彼此不適合走進婚姻,只要雙方同意,就可以分開,無需承擔法律責任。
我國試婚現象,在大都市普遍存在。調查表明,上海和福建等地,20~35歲人群中,試婚率達20%以上,婚前同居達30%以上。
有過不幸婚史,感受過不幸婚姻的痛苦,對待再婚非常謹慎,試婚是情理之事。
從小缺愛的孩子,目睹父母和周圍人的失敗婚姻,對婚姻會有莫名的恐懼感,同時又渴望擁有幸福婚姻。期望通過試婚,檢驗是否適合進入婚姻。
深信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他們特別看重自己的獨立性,不希望婚姻成為束縛自己的繩索,失去自己。積極試婚以證實自己認知的真偽。
以結婚為目的的試婚,尚有可理解之處。如果打著試婚的旗號,玩弄他人感情,騙財騙色,必在禁止之列。
婚齡男女都應對騙婚,引起高度重視,擦亮眼睛,以防上當受害。
試婚有利于充分了解,對方的性格、興趣和生活習慣,可以預先感受性愛,了解彼此性能力,有助于未來婚姻的穩定。
如果試婚失敗,對女方的傷害更大。婚姻關系是否和諧,感情能否保鮮、生活幸福與否,不是短時間的試婚,就能做出全面的判斷。有的試婚者進入婚姻后,感覺婚姻乏味,偏離婚姻幸福的初衷。個別試婚失敗者,可能會釀成悲劇,應予提高警惕。今日精選案例分析
全球確診病例累計26808余例,死亡529.4萬余例。境外輸入10369例。
遺腹子是指在孩子出生之前,丈夫由于種種原因不幸去世,遺留在妻子腹內的胎兒。她之所以沒有100%決定打掉孩子,一方面是因為,對丈夫和公婆的情感和責任,更重要的是,孩子畢竟是自己與丈夫愛情的結晶,母親的天性和善良,使她沒有最后下定決心拿掉孩子。
作為公婆對婚前對財產的處理,都在情理之中,作為兒媳不必介懷。公婆的問題在于,對兒子的遺產和各種賠償金,應該依法將屬于兒媳的部分,及時主動給予兒媳,并給遺腹子留出足夠的份額。
公婆可以承諾,他們的財產未來完全由孫輩繼承,并可以簽訂相關的公正協議。使兒媳徹底打消孩子的撫養和教育問題。而不是采取施壓、強迫和威逼的言行,這樣只能適得其反。公婆能夠做到的就是,在情理法的基礎上,主動做出積極主動的表示,讓兒媳自愿作出遺腹子去留的最終決定。無論公婆做出任何承諾,都是以孩子順利出生為前提。如果孩子流產、引產和出生時已經死亡,則所有協議自動作廢。兒媳無論做出任何選擇,都是自己的權利,任何人無權干涉。
首席心理專家,北大醫學部在職研究生,高級心理咨詢師,中級心理治療師,資深主治醫師,從事醫學病理心理學專業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