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這樣一則佛理小故事:一個小和尚在禪房里打坐,忽然聽到了窗外的蟬鳴,他拼命讓自己安靜下來,可是蟬鳴的聲音卻越來越大,他終于坐不住了,站起來,走到窗臺前,大聲呼叫,驅趕樹上的蟬。蟬飛走了,禪房變得安靜了。隔一會,蟬又飛回來了,拼命嘶鳴。小和尚心神不寧,再次驅趕。如此反復,折騰了半天,結果還是無法安靜下來。第二天,小和尚問師傅:“師父,禪房外有蟬鳴聲,如何才能把蟬趕走呢?”師父說:“不需要趕走蟬?!毙『蜕胁唤猓骸安悔s走蟬,我換一個地方打坐去?!睅煾刚f:“不需要換地方?!毙『蜕猩鷼饬耍骸皫煾?,你這是在戲弄我,還是在嘲笑我?”師父說:“你應該趕走心中的蟬?!?/span>小和尚琢磨了很久,忽然頓悟。再一次走進禪房,小和尚真的能夠靜心打坐了。窗外依舊有蟬鳴聲,聲聲入耳,但已經無法干擾小和尚了。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感覺到不安寧,不是日子過不下去了,也不是走投無路了,而是心中有煩惱,有了嘈雜的聲音!
我認為,“煩”很傷人,養生治病都要忌“煩”?!墩f文解字》說:“煩,熱頭痛也?!?/span>煩字右邊的“頁”表示與頭部有關,火燒著頭,那感覺就是“煩”,著實難受呀!然而,“煩”并不是莫名其妙就出現的,它與火相關,因事而起,所以會心煩、煩悶、煩困、煩怨、煩瑣、煩惱。人一煩,事就多,而且一般都是不好的事。如若再因此而生氣,則氣與火內灼,五臟也不得安。今時的我們總是在追求物質的富裕,認為只要物質充足了,心就能得到滿足。事實上,物質上的滿足仍然無法讓內心安和,還是有許多的怨恨惱怒煩,心靈也還是會感到日益空虛和寂寥。我們應該如何安心呢?我的方法: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先要使心定于某處,其心自靜則不煩!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見人生多是由無數的小煩惱組成,解決了一個麻煩,不可能就萬事大吉、天下太平,往往是解決了一個問題,就會有新的問題出現,人只要活著就會有這樣那樣的煩惱,這才是真實的人生!這樣,我們就需要保持一個相對好且靜的心態去面對諸多繁雜世事,心如明鏡,物來則照,物不來也不強求什么!然想靜下來也不容易,對于很多人來說甚至是大難事!萬籟俱寂不見得內心就安靜,因為我們心里雜念叢生而不得靜。真正的靜也不管外界是否喧囂,而在乎內心的如如不動!我在空閑之余,也經常思考該如何靜心?我的體會是:靜心不是獨處及打坐,也不是躲到很少有人去的深山老林,我們在鬧市,在跑步和工作也同樣能夠使心靜下來。關鍵是需要保持內心平和,不為諸事所擾動!比如多年前平時我也嘗試過靜坐,只能散盤,但坐不了太久時間,腦中便有念頭紛紜,看似身靜,但心卻不安。既然在靜坐中無法靜心,我就換個角度去思考!逐漸地我體會到,若能使內心有所堅守,執著不移,這亦是靜心的一個法門。比如,我堅守于中醫及傳統文化,然后稟道而行,不離不棄,每天通過各種形式無私傳播,樂在其中。雖然看似身形忙碌而不得閑,但心卻甚靜。而且,因為自己執著于中醫,隨著對中醫理論的逐漸研究領悟,慢慢地我對于享受和物質的欲望也越來越低,但感覺越來越快樂,越來越平和。即使在學習傳播中醫的過程中遇到諸多阻礙不快,也能靜心處之,不會為此而焦慮煩惱,繼續靜心,努力做好自己認為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