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人之所以生病,必是逆反了天地規(guī)律,而借天地之規(guī)律以治病,即是順勢。順勢治病,療效必高!古賢講“善戰(zhàn)者,求之于勢”,推之,善醫(yī)者,亦求之于勢。比如,今逢三伏天,天地之間陽氣最旺,凡阻塞內盛,或陽虛之人,即可借天地陽旺之勢以治病,或施艾灸,或用三伏貼,或用針刺,或服湯藥,趁勢而為,撥亂反正。
三伏天離不開一個“潮”字:屋外如蒸籠,屋內的衣服、地板、墻壁摸著也是潮乎乎的,這些都屬于中醫(yī)所講的濕邪。中醫(yī)講的六淫外邪,就包括風、寒、暑、濕、燥、火等。而夏季寒邪及濕邪極為多見!寒邪和濕邪是兩種不同的邪氣,有區(qū)別,也有相似點。因為寒邪和濕邪都屬于陰邪,侵入人體可致病,但癥狀各異。寒氣大可使人體冰涼、麻木、僵直、疼痛等,濕氣大會造成沉麻、沉痛、活動受限等一系列“沉”的癥狀。“孫郎中”提醒:在炎熱多雨的夏季,一定要注意隨身攜帶雨具,不要淋雨。開空調時最好用上除濕功能,保持室內空氣達到適宜的濕度。
總之,三伏天要熱養(yǎng)生:吃熱的,喝熱的,熱水洗澡,熱水泡腳,這便是以熱除熱。相反,若貪圖涼快而吃喝洗澡都是冷的,最易傷損中陽,收斂衛(wèi)氣,便汗不得出,導致各種不適。況且,三伏天利用天熱而適當出汗,可以透出體內的郁熱,有利于健康。特別是那些平時畏寒肢冷,面色青白的人,可借三伏天時好好補一補陽氣!此時養(yǎng)生,需考慮機體陽氣的態(tài)勢,既可借天地之力以排汗祛邪,又需及時溫補中焦陽氣。由此總結,三伏天既是祛邪的大好時機,又可扶正以養(yǎng)生,借助“天勢”做五件事:一則針灸以扶陽通陽;二則運動出汗以排毒祛邪;三則辨證內服扶陽類中藥以“冬病夏治”;四則刺絡放血以祛瘀生新;五則根據(jù)患者需要選擇貼敷“三伏貼”以驅寒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