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只要留心看就會發現,我們身邊有不少人身體不胖但唯獨肚子卻很大,圓滾滾的大肚子非常影響整體形象。這種看著瘦,肚子卻很大的人,從我們中醫的角度來看,這是典型脾虛的表現,脾陽氣化無力,導致痰濁水濕濁毒積滯于中焦,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氣血生化乏源,成為諸種大病之因。脾臟在我們人體中,擔當著“運輸大隊長”的角色,調度人體當中的營養和廢物,使其進行中轉和運送。當脾臟出現問題時(脾虛),它的運化功能就會大打折扣,使體內的水,濕,熱,寒不能正常排出體外,當這些物質積聚于體內就會導致肚子大。腹部肥胖者要引起重視,因為它會引發各類疾病,甚至癌癥。與全身肥胖相比,腹部肥胖對健康的殺傷力更大。脾虛濕盛,去濕重在健脾,“濕重”是標,“脾氣虛”是本。因此,要祛除身體濕氣,要消除大肚子,必先調補好“脾”!脾臟健運,有了足夠的動力,才能將體內的濕氣運送出去,才能平整大肚子。● 人喝水多了不見得就會產生濕。脾功能好,豪飲都不會留濕;而脾虛后,即使喝再少水,都會留濕。我觀察濕之生成到消除,就領悟治濕大道以及水濕特性。你看,人過河,在水濕中,腳會沉重,叫濕性重濁;褲子被泡濕,會粘住不爽,叫濕性粘膩;上岸后,太陽一曬,風一吹,上半截褲腕就先干了,這叫濕性容易襲擊下半身陰位。你如果再踢腿、甩腿,用手使勁把褲管擰干,濕漉漉很快就沒有了。可以體證到風能勝濕,陽可治濕。所以,得出濕濁內生的調理大道——增強體力,勤于運動,愛曬太陽。從而明白不愛運動,不愛曬太陽了,你身體濕邪就日日增長。濕重則懶,懶多則濕。懶人多生濕。人體勤勞于形,百病不能成。這健康古諺講的就是,勤勞后,氣血流通,濕邪減少。所以,濕濁內生一個重大原因就是好吃懶動。這時代,濕濁內生的病越來越多,跟久坐一族分不開關系。坐著的毛巾一天干不了,晾著的毛巾,半天就干掉。這叫溫陽化濕。古人講:“行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就會氣滯停濕。這正是切身體會,故曰:“動一動,少生一病痛,懶一懶,多喝藥一碗。” ● 有很多女士早晨起來會發現眼皮是腫的,這種腫眼泡的現象其實就是脾虛的一種表現。還有些人會發現自己的舌頭有點胖,舌頭兩邊有齒痕,這些也都是脾虛的表現。因此,在濕氣重尤其是在長夏的時候,我們要做好健脾祛濕的功課。長夏養脾正當時!五臟與季節相應,肝屬木應春、心屬火應夏、肺屬金應秋、腎屬水應冬,脾屬土應長夏。而長夏是指夏季最后一個月份,氣候炎熱,雨水增多,天氣下迫,地氣上騰,濕為熱蒸,蘊釀生化,萬物華實,合于土生萬物之象。人與天地相應,脾主運化,化生氣血津液,以奉養周身,故脾與長夏,同氣相應。脾喜清淡而惡油膩辛辣!三伏天正是長夏時節,對于脾弱者,就不要過食煎炸、燒烤、油膩、粘滑(指糯米做的食物等)、生冷(多數寒涼水果、冰淇淋、剛從冰箱取出的食物飲料等)、辣椒等食物。《孫真人衛生歌注釋》言:“三伏天,食物尤要淡味節減,使脾胃易于磨化,則腹疾不生。”三伏天要盡量少吃或不吃寒性食物,比如各種海鮮及冰鎮啤酒飲料,最傷脾陽,易致脾瀉。蓮子、白扁豆具有健脾的功效,可作為脾虛之人在三伏天的食療佳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