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后,人口問題一直困擾著各個國家,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頒布了很多鼓勵生育的政策。但似乎沒起到很大的作用,現代的人們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面臨著各種壓力下,很多人都選擇晚婚晚育,甚至不婚的生活方式。這是個人的選擇權利。但是當戰爭發生時,很多年輕人就得上戰場,戰場是很殘酷的,經常造成大量人員的死亡,所以在戰爭結束后,各國都會想辦法增加本國的人口。
比如蘇聯在二戰時,因為在戰爭中死亡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面臨著人口缺失這一個嚴重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聯就對法定結婚年齡進行修改,允許蘇聯女性在16歲就可以結婚生子,生的孩子多的話,不用花自己錢養育,還會獲得英雄母親的榮譽。我們都知道,西方人普遍長得較成熟,但16歲對于蘇聯女性來說還是有點殘忍,但更過分的是日本,為了增加人口,簡直是喪心病狂。
日本在二戰時,是發起國之一,為了征服世界,派兵入侵了很多國家。后期,被美國投放兩枚原子彈后,就加快投降了。日本在戰爭中也損失著很多人且傷亡慘重,面對人口不足的問題,日本也是從年齡著手,把法定結婚年齡改到13歲,13歲還是孩童啊,身體都沒有發育完全,太喪心病狂了。
為了快速增加人口,日本還提供一些福利待遇鼓勵人們生育。而這樣的結果就會造成一些貧困家庭的女性,只要到適婚年齡就被結婚生子,以獲取津貼,補貼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以及條件下,日本的人口確實很快就恢復過來,而且是恢復最快的國家。
但這是建立在對日本女性的壓迫下,13歲還是上中學的階段,自己都還是個孩子,卻要背負著生兒育女的重擔,青青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別提愛情了。實在是不幸,很明顯13歲的孩子,沒有太多的想法,卻馬上變成母親,去養育另一個孩子,這真是一場悲劇。
事實上,我國抗戰后,也曾鼓勵大家多生育,但并沒有修改年齡到未成年這種地步。我們強調人多力量大,而且中國人自古就有多子多福的觀念,只要提供一個和平的環境,大家能吃飽飯,生育的事情自然而然就解決了。
但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過大,人口問題如今已成為一個世界問題。這是世界整個大環境導致的。如今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也不能一時解決得了。而生育的決定權還是在于個人的手中,生還是不生,都要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