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弦韻凝絲雅致心。
舒耳樂,泛意酬知音。
棋,閑爭棋子戰勁敵。
馬換炮,盾甲釀戰機。
書,潑墨揮毫灑麗珠。
境意出,雋永雅鴻儒。
畫,筆移山川乾坤大。
妙筆下,更生靈秀花。
詩,仄韻律聲賦藻辭。
靈言志,更顯巧心思。
酒,豪飲一壺太白酒。
江湖路,笑傲天涯走。
花,難覓歸鴻暮靄霞。
蒹葭白,綺夢飛天涯。
茶,賞月中秋共餅夸。
清閑客,興廢話煙霞。
中國人常常以“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來比喻一個人多才多藝,其實它們不僅僅是古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方式,也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與天地溝通的途徑。蘊含于其中的奧妙,是古代的神明留給人們的珍寶,也是五千年歷史的文化精髓。
琴
善琴者通達從容
知音一曲百年經,蕩盡紅塵留世名。
落雁平沙歌士志,魚樵山水問心寧。
輕彈旋律三分醉,揉斷琴弦幾處醒?
縱是真情千萬縷,子期不在有誰聽?
古琴的樂音寧靜深邃,清心演奏,能通神明,遠古時候有一首叫《華胥引》的名曲,這首曲子的由來是這樣的:黃帝在位十五年時,為天下不能安定而憂心,一天夢中來到一個叫華胥國的地方。那里“民無嗜欲,而不夭殤,不知樂生,不知惡死;美惡不萌於心?!秉S帝醒來后,了悟了何為治國之道,以華胥國的方式治理天下,隨后天下大治。
儒家愛琴,琴被古人視為君子的象征,《禮記》上說:“士無故不撤琴瑟”?!叭寮艺J為古琴可以載道、象德,可以明志、靜心。正是“貫眾樂之長,統大雅之尊”。道家愛琴,因為琴能修心養性,琴能通神明。不管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藝術的精華在于其“形神兼備”,有形無神,則藝術失去了其靈氣與精神。有神無形,則藝術失去了其載體與容器。
棋
善棋者籌謀睿智
無聲無息起硝煙,黑白參差云雨顛。
凝目搜囊巧謀略,全神貫注暗周旋。
山窮水盡無舟舸,路轉峰回別樣天。
方寸之間人世夢,三思落子亦欣然。
圍棋的規則雖然簡單但是變化無窮,棋盤象征著宇宙,中間的一點天元代表宇宙的中心,棋盤的三百六十點代表了舊歷的三百六十天,而四個邊代表一年的四季,黑子與白子,則代表黑夜與白晝的交替,如此一來,小小的棋盤便象征了宇宙天體。一十九紋棋路縱橫交錯,涇渭分明,三百六十一枚黑白棋子錯落有致,包羅萬象。
歷史上有許多圣人智者,能夠洞察天地變化,世間萬物于棋局之中,如三國時的諸葛亮在《圍棋歌》中寫道:“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諸葛亮有著超然脫世的智慧,他認為人生百態盡如棋局,世間事似乎在舉子落子之間都會產生變化,體現出人生如棋,棋亦如人生,人可以不下棋,但不能不走人生的棋。
因為人一出生就在棋中,一盤棋結束可以重來,而人生的棋局只有一盤,落子無悔,又豈有回頭的道路?
圍棋的道理告訴人們:靜中思索,審視全局,認真走好每一步,找到自己的因緣,和通向美好未來的光明大道,才會有完美的結局。
書
善書者至情至性
無芳無草也飄香,石硯研飛墨染塘。
筆走龍蛇盤九曲,鸞翔鳳翥舞三江。
廬山峻嶺隱深處,人面桃花映滿墻。
鐵畫銀鉤書萬古,春秋雅事一毫藏。
書法的高妙在于其氣韻與骨力,書法中講求:“字以神為精魄,神若不和,則字無態度也;以心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睍r常保持祥和的心態,遇到挫敗時有堅強的意志,具備這樣人品的人,也必定能練出好的字來。
書法的技法上講究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墨法、章法等,它和諧的美體現在行云流水的筆畫之中,體現在通篇的布局之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边@是古人對書法之美的形容。
唐太宗曾經對朝臣說:“書學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薄敖裎崤R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意思是說書法的精神,在于字的風骨,字的風骨在于人的心力。心力懈怠,不能專精的人,難成書法大器。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少年時習練書法,將一池之水都染成墨色。正是這樣堅持不懈的精神,使得他后來被人們尊稱為“書圣”。
畫
善畫者至善至美
云雨山川素紙裝,曉風殘月入華章。
一毫漫卷千秋韻,七彩融開幾度芳。
山路松聲和澗響,雪溪閣畔畫船徉。
誰人留得春常在,唯有丹青花永香。
畫,又稱中國畫或是國畫。傳統繪畫的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分為工筆和寫意。中國畫與書法一樣,以落筆的輕重疾徐以及水墨的濃淡,勾畫出線條的剛直或柔和、嚴整或飄逸,也表現出千萬中不同的姿態以及韻味。
中國畫講究意境,與山川萬物靈犀相通。人們贊美一幅畫時,常常會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辈还苁窃姾彤嫞颊宫F出了世間萬物的生命氣息。元代王冕一生愛梅、詠梅,他畫的《墨梅》,畫面題詩云:“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他畫出來的不只有梅花的形狀與神態,還有梅花傲雪的精神。唐代王維一心向佛,在他的畫《江山雪霽圖》中,天高淡遠,又含萬千氣象。使人想到他的詩“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表現的是他寬廣而淡泊的胸懷。這些畫作意味雋永,使人感受到生命的“真意”。
詩
善詩者韻至心聲
推敲平仄著新篇,酷愛詩魂已近癲。
朝賦別離悲又怨,暮吟相聚笑還憐。
春花秋雨盡成韻,曉月寒霜皆入聯。
偶得佳詞忘所以,唐風一攬不知年。
詩詞二字指的是,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詩等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詞,這也是中華漢字的特色之一。不過,這兩個字通常是拆開的,人們認為,詩適合“言志”,而詞更適合“抒情”。
中國詩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國古代把不合樂的叫做詩,合樂的叫歌,詩歌的說法就是這么產生的。若是按照詩中所講述的故事情節分類,又可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按照語言的韻律又可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
中國詞則起源于隋唐年間,在宋代較為流行,所以才有了“唐詩宋詞”的說法, 詞原本是屬于詩的一種韻文形式,是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是流傳在民間的歌謠所發展而成的。因為詞需要按照一定的曲調來填寫,所以又衍生出了如滿江紅、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等的詞牌。
我國的詩詞文化其實源自民間,是一種很根源化的文學形式,即使到了今天,詩詞文化還依然深受我國普通大眾的青睞。
酒
善酒者情逢知己
淡淡馨香微透光,杏花村外送芬芳。
別君執手情無限,會友斟杯醉亦狂。
常伴騷人對月飲,又隨墨客繞詩徉。
天涯萬里情歸路,唯我金樽最愛鄉。
酒在古代往往被賦予特殊含義,在特殊的時間與場合,共飲佳釀是一件很莊重的事。
年節吉日、婚喪嫁娶、慶生緘死、宴親饗客、洗塵餞行等等,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時時刻刻幾乎都離不開酒。古代對于飲酒賦予了更多深刻的含義,以下幾種場合,古人必定飲酒。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祭祀、大酺pú、迎賓待客、踐行接風、出師祝捷、重大節日、人生禮俗日等。
中國歷史上,關于酒的典故更是不勝枚舉。曹操曾酒后橫槊高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李白曾“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軾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之豪氣干云,是古人追求的一種境界。
古人的酒文化,絕對是“養身又養心”的,雖然現在很多儀式之類的已經不適合現代人,但過中的道理,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花
善花者品性怡然
枯枝葉底待欣陽,終是情開暗透芳。
紅頰含羞窺蝶舞,朱唇輕啟唱蜂忙。
邀來春色滿園秀,擷取清風一地香。
流落塵埃無怨悔,新生由此看興昌。
古人尊重自然,蒔花養草、吟風弄月也是一門生活藝術。古人通過與花草樹木自然形態的交流獲得生活樂趣,從中體會一種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雅,借以陶冶情操,培養樸素的生活觀,獲得身心健康。
何謂“蒔花”?蒔花,即栽花,蒔花弄草,又作侍花弄草。蒔花又稱為時花,泛指侍弄花期不久、花朵繁盛的鮮花。埋下一?;ú莸姆N子,定期澆水、松土、施肥,終于等到花朵綻放之時,邀請朋友們欣賞花兒的美麗,或飲酒作詩、繪畫書法,以花為媒賞心悅目。
所以東坡先生有《詠海棠》: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紅樓夢》中逢菊花盛開,詩社賞菊聯句,黛玉的《問菊》被眾人贊賞: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
文人雅士的蒔花自有一股馥郁的醇香氤氳,自有一種純粹的賞花問情,讓心的自在沉浸于花的綻放之中。
茶
善茶者陶冶情操
枯枝葉底待欣陽,終是情開暗透芳。
日月精華葉底藏,靜心洗浴不張揚。
悄融四海千河色,暗潤千年四季香。
窗外閑風隨冷暖,壺中清友自芬芳。
茶原本不是姓茶,是姓荼、姓槚,是神農嘗百草而得之,故先為藥用。經過多少人的演化、改進,去粗取精,終于形成了茶。中國唐朝是茶文化的發端,期間不但有陸羽的《茶經》問世和禪宗'吃茶去'公案的誕生,中國茶還漂洋過海到達日本,這也為以后日本茶道的演進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茶興于唐而盛于宋',這種說法可能和風行宋朝的'斗茶'有關,除此之外,在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也記載著宋代對茶之產地、茶季、采茶、蒸壓、制造、品質鑒評等發展情況。
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 思想。
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
關于智策傳媒
北京智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一線主流媒體、策劃、公關為一體的文化傳媒公司。我們為國內外眾多品牌客戶提供專業的資源整合及相關活動執行服務,并在長期的工作中積累出非常豐富的與多方媒體、各方職能部門合作的經驗,為更好的服務客戶搭建了扎實的服務平臺。